漯河市骨科醫院援非醫療隊員
榮獲全省援外醫療工作先進個人
在紀念河南省承派援外醫療隊50周年的重要時刻,為表揚先進、樹立楷模,省衛生健康委隆重舉行紀念大會,對包括援埃塞俄比亞中國醫療隊群體在內的47個優秀集體以及100名杰出個人進行了通報表揚。其中,漯河市骨科醫院(漯河醫專二附院、漯河市立醫院)葛海龍榮獲全省援外醫療工作先進個人!
葛海龍
在援埃塞俄比亞醫療隊工作期間,葛海龍擔任醫療隊骨科隊員,對工作認真負責,努力提高外語水平,不斷提高自身能力。多次參加企業及本地醫院義診,服務我國人員數千人次,中企多次送錦旗,國內外媒體也多次報道醫療隊。在非洲,他參與培訓當地醫務人員,負責骨外科、ICU、急診科會診、查房及病人救治。除了完成醫院的日常工作,一年多來,他跟醫療隊走進了埃塞的幾所國家級醫院和大學校園進行技術交流,為當地醫生進行業務講座、會診和手術指導,受到了當地衛生部門的高度評價。
2019年6月20號,一位50多歲的埃塞俄比亞當地男性患者患硬膜外血腫,患者幾經轉折來到醫療隊醫院,經檢查發現血腫較大,患者意識已經陷入昏迷。來不及進手術室了,時間就是生命,葛海龍和同事當機立斷,在急診搶救室實施顱骨鉆孔減壓引流手術。來不及打顱骨鉆,便用4.0mm骨圓針折的一個簡易開顱手鉆,對準血腫區經皮鉆開顱骨,插入引流管,僅僅三分鐘,暗褐色淤血帶著凝血塊流了出來,五分鐘后,一次性換藥盤中的淤血引流量約有十幾毫升。患者呼吸隨即變得平穩,意識慢慢好轉,當地急診大夫拍手稱贊。經過兩周的恢復,患者痊愈出院。后來他們每周都有好幾臺開顱手術,又經過當地媒體報道,神經外科病人越來越多。
2020年,有一位開吊機的男性工人王某,左手拇指不幸被鋼絲繩打傷,造成左拇指近節手指不完全離斷傷,受限于當地的醫療水平,去了好幾家醫院都說要截掉。但是拇指功能很重要,占手功能的一半以上,沒有大拇指,手就廢了。抱著最后的希望,患者來到醫療隊,葛海龍為其進行了專業細致的檢查,發現患者拇指不完全離斷,患肢遠端麻木、蒼白、發涼,骨質缺損,血管損傷較重,但還有一半動脈血管較好。于是,葛海龍給予患者徹底清創,骨折固定。經過精心護理,三天后患肢感覺恢復,兩周后傷口愈合良好,患者的拇指保住了。
2020年3月,當新冠疫情在非洲肆虐,作為援非中國醫生,在醫院部分非急診科室停診的情況下,葛海龍仍堅守在一線。由于當地的醫療條件極差,病人沒有防護意識,作為與病人密切接觸的醫生,他和醫療隊員們每天都承擔著極大的安全風險,這期間他們依然堅持每天查房。他和全體醫護人員,只要無癥狀,沒有一個隔離的,否則病人無處看病。防護服對于埃塞醫生來說太過奢侈,平時他們舍不得用,便戴好口罩和醫用手套做好防護,雖然風險極大,但他和全體醫療隊員們還是照常完成日常醫療工作。
葛海龍和醫療隊還積極參與當地的公益活動,到孤兒院、養老院等為他們免費體檢。他們的工作受到了當地醫生和患者的高度評價,省衛健委領導對他們的工作也給予了肯定。葛海龍表示,作為中國援非醫療隊的一員,自己不僅肩負著祖國的囑托,也承載著當地患者的希望。作為一名醫生,無論身在何處,都會堅守好醫生的初心和使命,救死扶傷,竭盡所能!(盧 闖 劉 旭 袁錦鈺)
責編:瘦馬 編審:陳向黨 終審:王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