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市二院中醫針灸科接診了數位“顳頜關節炎”的患者,部分患者是因為天氣寒冷受涼所致,還有的是因為進食較硬食物所致,如甘蔗、堅果、檳榔等。
患者孫先生,因咀嚼檳榔后出現右側面部疼痛,張口明顯受限。3天前一覺醒來,右顳頜關節疼痛,面部腫脹,甚至不敢正常說話了,嚴重影響了日常生活。面對突如其來的不適,孫先生當即來到市二院中醫針灸科尋求治療。接診醫生陳喚楠根據孫先生的癥狀、體征,診斷為顳頜關節炎,并為孫先生制定了全面的治療方案。經過三天的精心治療,孫先生的張口受限癥狀便得到了極大改善,右面部腫脹與疼痛癥狀也完全消失。
(Temporomandibular Joint ,TMJ)又稱顳下頜關節、下頜關節、頜關節。由髁突與顳骨關節窩和關節結節組成,左右合成一聯合關節,主張口閉口和咀嚼運動。
顳頜關節炎屬于中醫學的“頷痛”、“頰痛”及“口噤不開”等范疇。多為單側發病,少數可見雙側同時發病。本病發生多與情緒、外傷、勞損和寒冷刺激等有關。也有因先天發育不良、外傷或慢性勞損而造成雙側顳頜關節運動不平衡所致。亦有因寒冷刺激使顳頜關節周圍肌群痙攣所致。
臨床癥狀
局部疼痛:本病最常見的癥狀為關節疼痛,可能在張口、咀嚼、說話或打哈欠時加劇,嚴重影響患者的日常生活。疼痛還可能向顳部、耳部、頸部甚至頭部放射,導致頭痛、耳痛等癥狀。
張口受限:炎癥導致的關節腫脹和僵硬可能限制張口的程度,影響患者的進食、說話和吞咽等功能。長期張口受限還可能導致咀嚼肌萎縮,進一步加重病情。
咀嚼困難:由于疼痛和張口受限,患者的咀嚼功能可能受到影響,導致食物咀嚼不充分,進而影響消化吸收。長期咀嚼困難還可能導致營養不良和免疫力下降。
面部變形:長期的顳下頜關節炎可能導致關節結構發生改變,如下頜骨偏斜、面部不對稱等,嚴重影響面部美觀。
治療之路
自我護理:輕度顳頜關節炎患者,可以通過避免誘發因素(如硬食、不良咀嚼習慣)、局部熱敷、輕柔按摩等方式進行自我調理。
藥物治療:非處方止痛藥、抗炎藥物等,可緩解炎癥和疼痛,需在醫生指導下使用。
物理治療:超聲波、激光治療、電刺激、針灸等物理療法,有助于促進局部血液循環,加速炎癥消退。
專業治療:對于嚴重或復雜病例,可能需要牙齒矯正、關節注射等。
顳頜關節炎,盡管看似微小,實則對生活帶來的不便和痛苦不容小覷。通過了解、識別癥狀,采取適當的預防和治療措施,可以有效減輕這一疾病對生活的影響。
科室簡介
中醫針灸科中西醫結合不手術主治:
1.頸、腰椎間突出及椎管狹窄癥。2.帶狀皰疹及其后遺神經疼痛。3.各關節滑膜炎。
急、慢性軟組織損傷病、脊柱關節疾病、四肢麻木、肩周炎、肩袖損傷、網球肘、腕管綜合征、腱鞘炎、膝關節疾病、足跟痛、風濕、類風濕關節炎、強直性脊柱炎、股骨頭壞死。
面癱、中風偏癱及后遺癥,面肌痙攣、頭痛、三叉神經痛、坐骨神經痛、失眠、抑郁癥、婦科疾病、遺尿癥,痛風、感冒、咳嗽、腸胃疾病、亞健康等。(尹紅婭 陳喚楠)
責編:瘦馬 編審:王輝 終審:王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