缺鐵性貧血(IDA)是全球最常見的貧血類型,主要原因為鐵攝入不足或丟失過多,導致體內用于合成血紅蛋白的鐵不足所致,進而影響紅細胞攜氧能力,導致器官和組織供氧不足。
缺鐵性貧血的臨床表現是什么?
缺鐵性貧血的病人在初期不會有很明顯癥狀,容易被忽視,大多在中期之后慢慢出現癥狀,典型癥狀:疲勞乏力、頭暈、食欲減退、心跳加快、皮膚蒼白、脫發、手腳冰冷等。特殊信號:異食癖(如想吃泥土、紙等非食物);口角炎、指甲變脆(匙狀甲);兒童可能出現發育遲緩、嗜睡反應力低、呼吸道感染、注意力下降等。
為什么會缺鐵?
1. 攝入不足:長期偏食、素食者;減肥人群或營養不良者。
2. 吸收障礙:胃切除術后、慢性腹瀉、乳糜瀉等疾病;長期服用抑酸藥(如奧美拉唑)。
3. 需求增加:孕婦(胎兒發育需鐵量翻倍);嬰幼兒快速生長期、青少年需鐵量增加。
4. 丟失過多:女性月經過多;消化道出血;寄生蟲感染等。
如何診斷?主要依靠實驗室檢查
1. 血常規:血紅蛋白(Hb)降低(男性<130g/L,女性<120g/L)。
2. 鐵代謝檢查:血清鐵蛋白降低,血清鐵降低,總鐵結合力升高。
3. 病因排查:女性需婦科檢查排除月經問題;中老年人建議排查消化道出血。
如何治療:
1.根據病因治療:盡可能治療導致缺鐵的原發病,如嬰幼兒,妊娠婦女營養不足引起的缺鐵性貧血,應加強飲食營養治療,補充含鐵多的食物,如動物內臟,瘦肉、貝類,菠菜等;月經過多引起的缺鐵性貧血,應調理月經;消化性潰瘍引起的貧血,應治療消化性潰瘍。
2.補鐵治療:目前主要是口服有機鐵劑,主要有硫酸亞鐵,多糖鐵復合物等。
缺鐵性貧血應該怎么預防?
缺鐵性貧血是可以預防的,主要是加強營養。預防措施:嬰幼兒,母乳喂養,提倡母乳喂養同時及時添加輔食;孕婦及哺乳期女性:適當補充鐵劑,葉酸和維生素B12;月經過多女性:調理月經過多問題;消化道出血:及時查明出血原因,給予相應的處理,防止失血。普通人群:應做到不挑食,多吃含鐵食物。總之,缺鐵性貧血可防可治,如有貧血癥狀,建議及時就醫明確診斷后規范治療。
科普專家簡介
賈新勇,副主任技師,畢業于新鄉醫學院,醫學檢驗專業。進修于上海交大附屬瑞金醫院。任中國設備管理協會醫療行業分會委員,河南省老年學會醫學檢驗專業委員會常委,河南省醫師協會檢驗專業分會委員,發表國家級論文10余篇,實用專利三項。(盧 闖 劉 旭 袁錦鈺)
責編:瘦馬 編審:王輝 終審:盧子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