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前我國器官捐贈現狀如何
器官捐贈的意義到底在哪
捐贈者和受助者有怎樣的內心獨白
如何能成為一名器官捐贈志愿者
您想知道的,都在這里
人體是由什么組成的?
人體基本的結構和功能單位是細胞,結構和功能相同的細胞與細胞間質形成組織,多種組織形成具有特定功能的器官,多個器官構成能夠完成某種生理功能的系統,細胞、組織、器官和系統組成完整的人體。
人體哪些部分可以捐獻?
當生命離去時,經評估功能良好的肝臟、腎臟、心臟、肺臟、胰腺、小腸等器官可以捐獻。此外,角膜、皮膚、骨骼、血管、神經等組織可以捐獻,遺體也可以捐獻。
人體捐獻可用于哪些方面?
捐獻的器官用于挽救器官功能衰竭患者的生命,捐獻的角膜用于救治角膜病失明患者,捐獻的組織經加工后用于治療相關疾病的患者,捐獻的遺體用于醫學教學和科學研究。
人體捐獻有年齡限制嗎?
由于器官本身的衰老,器官捐獻一般不超過65歲,遺體、角膜、組織捐獻沒有絕對的年齡限制。
如何表達捐獻意愿?
有完全民事行為能力人(18歲以上),愿意在逝世后無償捐獻器官、遺體、角膜、組織用于臨床治療、醫學教學和科學研究,可以通過網絡或書面途徑進行志愿登記,表達捐獻意愿。
志愿登記方式有哪些?
1.通過“中國人體器官捐獻”微信公眾號進行登記。
2.通過“中國人體器官捐獻管理中心”網站進行登記(www.codac.org.cn)。
3.赴當地紅十字會器官捐獻管理機構或登記站進行書面登記。
4.通過中國人體器官捐獻管理中心授權單位或組織進行登記。
所有登記信息都要錄入“中國人體器官捐獻志愿登記管理系統”
完成志愿登記有何憑證?
“中國人體器官捐獻志愿登記卡”、“志愿登記證書”是志愿登記的有效憑證,由中國人體器官捐獻管理中心統一制作。網絡登記頒發電子登記卡,現場登記頒發登記證書。可通過微信公眾號或中國人體器官捐獻管理中心官方網站申請實體登記卡,實體登記卡將連同感謝信一起郵寄給登記者。電子登記卡與實體卡具有同等效力,提倡大家使用電子登記卡。
捐獻意愿可以改變嗎?
我國人體器官捐獻遵循“自愿、無償”原則,如果您的捐獻意愿發生改變,隨時可以在登記平臺變更或撤銷登記意愿。
志愿登記信息會被泄露嗎?
志愿登記者的個人信息會被嚴格保護,只有因工作需要并得到授權的情況下,工作人員才能接觸到登記者的個人信息。
成為志愿登記者,一旦遇上意外,醫護人員會放棄救治嗎?
拯救生命是每一位醫護人員的天職,表達過捐獻意愿不會影響登記者得到應有的搶救和治療。
成為志愿登記者,一定能實現捐獻意愿嗎?
志愿登記僅僅是個人捐獻意愿的表達,凡居住在中華人民共和國境內、年滿18周歲的完全民事行為能力人,愿意身故后無償捐獻器官者,皆可通過中國人體器官捐獻管理中心的志愿登記管理系統進行登記,也可以訂立遺囑。
能否真正實現捐獻需要等到公民逝世后,經嚴格醫學評估并征得親屬同意才能進行,因此進行志愿登記并不意味著一定能實現捐獻。
什么情況下可以器官捐獻?
1.經醫學判定生命不可挽救;
2.經醫學評估器官可以供移植使用;
3.生前沒有表示不同意器官捐獻;
4.沒有罹患全身惡性腫瘤或感染性疾病等;
5.家屬(配偶、成年子女、父母)一致同意捐獻。
如何送出這份厚重的生命禮物?
當生命離去時,經醫學評估合格,家屬一致同意,在協調員的見證下,按捐獻意愿獲取器官。
只同意捐獻某些器官,其他器官會被摘取嗎?
人體器官捐獻協調員會與捐獻者家屬書面確定捐獻意愿,獲取器官手術之前,在場全體人員會向捐獻者默哀緬懷,器官獲取手術過程中,醫生將在人體器官捐獻協調員的見證下嚴格按照捐獻意愿獲取捐獻器官。
器官捐獻是否會令遺體遺容受損?
器官獲取時采用嚴格的外科手術標準,手術后醫師會仔細縫合并且恢復遺體原貌, 在場全體人員會向捐獻者默哀緬懷,捐獻全過程體現對捐獻者的尊重。
捐獻器官是否可以指定給某位特定人員?
每一個生命都是可貴的,捐獻的器官通過中國人體器官分配與共享計算機系統(COTRS)根據《中國人體器官分配與共享基本原則和核心政策》進行分配。器官分配遵循公平、公正和公開的原則,并且根據配型、年齡、地域和病情等情況分配給最適合的器官衰竭患者。
為鼓勵公民逝世后器官捐獻,同一分配層級內符合以下條件的移植等待者,在排序時將獲得優先權:
(1)公民逝世后器官捐獻者的直系親屬、配偶、三代以內旁系血親。
(2)登記成為中國人體器官捐獻志愿者3年以上。
捐受雙方是否可以了解對方信息?
根據國際慣例及我國現行政策,在捐獻者和接受者之間采用雙方互不知曉信息的“雙盲原則”。如果捐獻者家屬或接受者需要,并經對方同意,相關工作人員可在“捐”與“受”之間傳遞關懷。因人體器官捐獻宣傳工作需要,并經人體器捐獻管理機構征得捐受雙方同意,可在特定的場合下互相見面,但不提倡捐受雙方建立直接的聯系。
因器官捐獻而產生的費用需要由捐獻者家屬承擔嗎?
凡因器官捐獻而產生的費用,均無需家屬負擔。
捐獻者家屬可以獲得經濟報酬嗎?
我國人體器官捐獻遵循“自愿、無償”的原則,反對任何以獲得經濟報酬為目的的器官捐獻。但是,捐獻器官是高尚的行為,鼓勵社會對捐獻者家屬給予精神和生活上的關心,捐獻者家屬可以接受來自社會各界的人道關懷和困難救助。
捐獻完成后還會做哪些后續工作?
向捐獻者家屬頒發捐獻證書,將捐獻者信息銘刻在遺體和人體器官捐獻者的緬懷紀念園,供捐獻者家屬和社會公眾緬懷紀念,還會定期舉辦緬懷紀念活動,在全社會弘揚捐獻者的大愛與奉獻精神。來源:安義縣紅十字會
責編:瘦馬 編審:王輝 終審:盧子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