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工作中給患兒做心臟超聲檢查時,我們常常聽到一些患兒家長的抱怨,講孩子就是感冒發燒、出紅疹,臨床醫生考慮川崎病,為什么就給開了心臟超聲檢查單,特別不理解,現在我就帶大家了解一下川崎病及心臟超聲對川崎病的意義。
什么是川崎病?
首先我們先了解一下川崎病。川崎病又稱皮膚黏膜淋巴結綜合征,是一種經常發生在嬰幼兒身上的急性、發燒性、出疹性疾病。癥狀表現為持續性高燒、口唇紅、皮疹、手掌及足底潮紅硬腫、以及淋巴結腫大等。由于這個病的首發癥狀是高燒,身上多伴有疹子,所以常被誤認為感冒、麻疹、手足口病或猩紅熱等 。
川崎病的臨床診斷:
1.持續發熱:發熱持續5天以上,體溫在39℃至40℃ 之間,抗生素治療無效。
2.四肢變化:手足硬性腫脹,掌趾紅斑,恢復期指端或趾端膜狀脫皮。
3.皮疹:多形性皮疹,無皰疹及結痂,皮疹通常廣泛分布。
4.雙側眼結合膜充血:無分泌物,通常在發熱后不久出現。
5.口唇及口腔改變:口唇干紅、皸裂,草莓舌,口腔黏膜彌漫充血。
6.頸部淋巴結腫大:單側或雙側非化膿性淋巴結腫大,直徑超過1.5cm。
這些標準需要在臨床上至少滿足5天以上的高熱,并伴有上述的4項主要癥狀。此外,實驗室檢查如C反應蛋白(CRP)和紅細胞沉降率(ESR)的升高,以及心電圖等輔助檢查的結果也有助于診斷 。
心臟超聲對診斷川崎病的意義:
川崎病是兒童時期一種急性全身非特異性血管炎,對心臟的損害主要是冠狀動脈,可導致冠狀動脈的擴張、冠狀動脈瘤及冠狀動脈血栓,這些損傷可能會引起心肌梗死,目前川崎病已經成為兒童獲得性心臟病的主要原因。心臟超聲診斷川崎病,特別是在臨床癥狀不典型或實驗室檢查結果不明確的情況下。通過心臟超聲,可以觀察到冠狀動脈的擴張情況,這是診斷川崎病的一個關鍵指標。心臟超聲能夠精確測量冠狀動脈的內徑及擴張程度,對于診斷冠狀動脈瘤形成具有特異性。這對于早期診斷和及時治療至關重要。還可以檢測到心臟其他一些并發癥,如心肌病、心包炎和心律失常等。可以評估心臟的整體功能和心肌運動狀態,這有助于判斷疾病的嚴重程度和治療效果。在疾病的恢復期,可以用于監測冠狀動脈的恢復情況,并及時發現可能的復發或新的并發癥。
川崎病的超聲診斷標準:
冠脈內徑超過正常值或某一節段內徑超過相鄰節段內徑的1.5倍時,即可診斷冠脈擴張,其正常值參考標準: <3歲,冠狀動脈內徑<2.5mm; 3~9歲,冠脈內徑<3.0mm; >9歲,冠狀動脈內徑<3.5mm。
采用左右冠狀動脈的直徑與主動脈直徑之比來判斷冠狀動脈擴張與冠狀動脈瘤:
A.冠狀動脈擴張 :冠狀動脈內徑≤4mm. 其與主動脈根部內徑之比0.16~0.3 。
B.冠狀動脈瘤:冠狀動脈內徑>4mm,其與主動脈根部內徑之比>0.3。
C.巨大冠脈瘤冠狀動脈內徑>8mm 。
(川崎病患兒:增寬的右側冠狀動脈)
(川崎病患兒:增寬的左前降支和左回旋支)
(川崎病患兒:左冠狀動脈瘤)
因此,對于感冒伴有持續發熱、黏膜充血、皮疹、淋巴結腫大等癥狀的患兒,也就是高度懷疑川崎病的患兒做心臟超聲是非常有必要的。(韓萍)
責編:瘦馬 編審:王輝 終審:盧子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