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認識闌尾
闌尾是位于右下腹的細長管狀器官(長約2-10cm),形似蚯蚓,表面覆蓋黏膜層。作為人體免疫系統的組成部分,成年后其功能逐漸退化,但一旦發炎卻可能引發嚴重后果。
二、發病機制
核心誘因:闌尾腔阻塞(占80%病例)
1. 糞石堵塞(最常見)
2. 淋巴濾泡增生
3. 異物嵌頓
4. 腸系膜淋巴結腫大壓迫
5.闌尾先天畸形,管腔狹長、扭曲
危險升級:梗阻后細菌繁殖→闌尾壁缺血壞死→穿孔(24小時內未治療風險達30%)
三、典型癥狀
1. 轉移性右下腹痛:70%患者首發上腹痛或臍周痛→6-8小時后轉移至麥氏點(右髂前上棘與臍連線中外1/3處)
2. 胃腸道反應:惡心嘔吐、食欲下降
3. 全身癥狀:發熱(38-39℃)、乏力、心率加快
4.特殊人群表現:
兒童:持續哭鬧、拒絕進食
孕婦:右上腹疼痛(子宮增大改變解剖位置)
老年人:癥狀模糊(易誤診為胃腸炎)
四、診斷要點
臨床檢查:
右下腹壓痛(反跳痛提示腹膜刺激征)
腰大肌試驗陽性
結腸充氣試驗陽性
閉孔內肌試驗陽性
直腸指檢陽性
輔助檢查:
檢查項目 敏感度 特異性
血常規 75% 60%
超聲 85% 90%
CT 95% 98%
*注:妊娠期首選超聲,兒童需結合腹部超聲與臨床評估*
五、治療原則
黃金治療窗:發病<48小時
1. 手術治療(首選方案):
開放手術:傳統術式,適用于復雜病例
腹腔鏡手術:切口?。?.5-1.0cm)、恢復快(平均住院3-5天),術后粘連少
2. 保守治療(僅限單純性闌尾炎):
廣譜抗生素(三代頭孢+甲硝唑)
禁食水+補液支持
嚴密觀察24-48小時,復發率高達20%
六、術后管理
1. 飲食恢復:術后6小時進水→通氣后流質→半流質(避免產氣食物)
2. 活動指導:早期下床活動(減少腸粘連風險)
3. 并發癥預警:
切口感染(發生率<5%,表現為紅腫滲液)
腹腔膿腫(B超引導下穿刺引流)
門靜脈炎(罕見但危及生命)
七、預防建議
1. 規律飲食:少食多餐,避免暴飲暴食
2. 適度運動:飯后散步促進腸道蠕動
3. 及時處理便秘/腹瀉:避免糞石形成
4. 特殊人群:慢性闌尾炎患者建議擇期手術
重要提醒:約20%闌尾炎患者表現為不典型癥狀,突發右下腹疼痛應立即就診。延誤治療可能導致化膿穿孔,引發感染性休克等。(外二科 張元魁)
專家簡介
張元魁
外科主治醫師,熟練普外科、泌尿外科、血管外科常見病及多發病的診治,擅長甲狀腺、乳腺、肝膽、疝氣、泌尿方面的外科微創手術治療。
責編:瘦馬 編審:王輝 終審:盧子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