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月的春風裹挾著溫暖,卻吹不散一位出院患者的隱憂——三處不可分期的壓力性損傷如頑疾般糾纏,傷口滲液、異味與疼痛,讓本應回歸家庭的她陷入困境。漯河醫專二附院(漯河市骨科醫院、漯河市立醫院)護理團隊用行動詮釋“以患者為中心”的初心,在出院后的延續照護中,上演了一幕暖心的生命守護。
緊急響應:護士長牽頭搭建“護患橋梁”
于玲玲護士長得知患者出院后傷口急需處理的消息,第一時間聯系責任護士高艷麗,詳細詢問病情:“創面目前滲液量多少?周圍皮膚有沒有紅腫?患者居家護理有哪些困難?”簡短的對話里,藏著對細節的苛求。她迅速協調資源,打通延伸護理的“綠色通道”,一句“我們馬上安排”,讓電話那頭的患者家屬吃下“定心丸”。
深夜清創:壓力性損傷/傷口學組秘書的“專業堅守”
面對特殊情況,李艷華老師(中醫骨傷科副主任護師 中-德國際傷口治療師)剛結束一天的工作,便接到任務。“我現在過去。”沒有絲毫猶豫,她迅速與高艷麗(創傷骨科三病區主管護師)共同制定了一套詳盡的上門服務計劃。她們拎著出診箱直奔患者家中。眼前的創面觸目驚心:骶尾部壓力性損傷創面壞死組織與腐肉覆蓋,膿液流出,散發著刺鼻氣味。消毒、沖洗、輕柔去除壞死組織……每一個動作都精準而溫柔,鑷子與剪刀的碰撞聲在靜謐的夜晚格外清晰。
“疼了就告訴我,我們慢慢來。”她一邊操作,一邊輕聲安撫患者緊張的情緒。從19:00到20:30,一個多小時的彎腰清創,汗水浸透了工作服,膝蓋因長時間跪地而發麻,卻換來創面的煥然一新——黑痂和腐肉被徹底清除,鮮紅的基底組織顯露,為后續愈合奠定了關鍵基礎。
延伸護理:讓專業照護“走出病房”
這場深夜的清創,是漯河醫專二附院(漯河市骨科醫院、漯河市立醫院)延伸護理的一個縮影。從住院時的精準評估,到出院后的定期隨訪;從傷口處理的“技術流”,到心理疏導的“暖心話”,漯河醫專二附院始終堅信:“出院不是終點,而是全程照護的新起點”。責任護士高艷麗每日通過微信追蹤患者狀況,指導家屬換藥要點;于玲玲護士長定期組織案例討論,優化壓力性損傷管理方案;李艷華作為傷口治療師,更是24小時在線答疑,用專業筑牢患者居家康復的“安全網”。
以心換心:讓護理有溫度,讓健康有保障
當患者家屬握著李艷華的手連聲致謝時,她只是笑著說:“這是我們應該做的,老人的傷口好轉,就是對我們最大的肯定。”
沒有豪言壯語,只有默默耕耘——這群“白衣天使”用腳步丈量責任,用雙手傳遞溫暖,讓優質護理從病房延伸到家庭,讓人文關懷在每一處創面上綻放光芒。(盧 闖 高艷麗 劉 旭 袁錦鈺)
責編:瘦馬 編審:王輝 終審:盧子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