樓房錯落有致,綠樹掩映其間,路燈、環衛設施、小區廣場、治安監控等配套設施一應俱全……近日,記者跟隨市改善農村人居環境工作指揮部辦公室工作人員走進郾城區龍城鎮和新店鎮,看到了一幅幅具有現代氣息的美麗鄉村畫卷。
今年以來,按照全市改善農村人居環境工作部署,郾城區抓重點、攻難點、創亮點,攻堅克難、全力沖刺,迅速掀起了改善農村人居環境工作熱潮。
鄉村美,美在環境
“過去跟現在可是沒法比,一下雨就是兩腿泥,道路兩邊垃圾亂堆亂放,私搭亂建的房屋雜亂無章。”新店鎮堯河廟村黨支部書記齊巧玲感慨頗深,“你看現在村里跟城里的小區有啥區別?村里沾農村人居環境整治的光了!”
齊巧玲的一番話道出了堯河廟村美麗“蝶變”的根本原因。
在農村人居環境整治過程中,郾城區打出了一套“組合拳”,在治臟、治污、治亂中尋求突破,力求標本兼治。
下大力氣治理農村陳年垃圾。按照“全面徹底、不留死角、不走過場”的目標,對城鄉接合部及各個鎮區、行政村、自然村的房前屋后、田間地頭、坑塘溝渠、河邊橋頭、道路兩側、背街小巷進行拉網式摸排、清理,重點清理生活垃圾,規范柴堆、建筑物料等生產、生活堆積物,徹底消除衛生死角,達到“三無一規范一眼凈”標準,實現農村河面清潔、地面干凈、立面整潔、室內衛生。在此基礎上,區改善農村人居環境辦公室引導各鎮與兩家渣土公司簽訂垃圾清運協議,將垃圾集中運送到垃圾填埋場。
鄉村美,美在文明
“我家鄉孔沈鄧,溵水之濱河之陽;孔子周游來講學,化身臺名揚四方……”每天早晨7點,龍城鎮孔沈鄧村的廣播里就會響起嘹亮的村歌。據該村黨支部書記張礦生介紹,村里建了“耕讀園”,經常學習宣傳孔子儒家傳統文化;設立了“二十四孝”宣傳欄,每年都舉辦“好兒媳”等評選活動;重建了扶龍湖、聚賢亭景點,打造了孔街、圣賢路儒家文化墻。一系列措施,不僅增加了村莊的文化底蘊,而且增強了村民的文明觀念,整個村莊呈現出耕讀傳家、明禮誠信、孝老敬親的和諧景象。
農村環境的“面子”改善了,郾城區還著手從提升群眾文明素質的“里子”入手,開展“道德模范”、“好媳婦”、“好婆婆”等評選活動,“美麗庭院”、“文明家庭”等評比活動讓群眾積極參與進來,共同提升。在此基礎上,鄉鎮各村在主干道設立了“核心價值觀”、“新二十四孝”、“中國夢”等主題文化長廊,形成了濃厚的文化氛圍。
鄉村美,離不開機制保障
建立農村環境衛生長效保潔機制。組織人員到外地學習先進縣區農村環境衛生市場化保潔的經驗和做法,立足郾城實際,制訂了《郾城區農村環境衛生市場化保潔實施方案》。各鎮結合轄區實際,與保潔公司統一簽訂農村環境衛生市場化保潔服務協議,由保潔公司負責鎮區、各村區域內的清掃保潔、垃圾清運、環衛設施配備等工作,并負責垃圾二次轉運到垃圾填埋場,嚴禁就地就近填埋,力圖通過市場化運作、企業化管理,最終實現鎮、村環境衛生管理專業化、常態化、長效化,實現“全面覆蓋、不留死角、長效管理、永久保潔”的目標。
完善農村人居環境整治督查獎懲機制。區改善農村人居環境工作辦公室不間斷地對各鎮進行全面督查,實行月督導、季講評、年底考核的督查獎補機制。對督查中排名靠后的鎮進行約談,并進行處罰;對連續多次排名末位的問責;對排名靠前的鎮、村,進行表彰和資金獎勵。
責任編輯:翟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