就全國文明城市測評體系而言,一座城市的文明程度是極其重要的考察指標,而文明程度的高低則取決于市民的文明素養。當前,我市創建全國文明城市工作已轉入新的階段,要保持和提升創建成果,仍需全市上下團結一致,養成良好的文明習慣,不斷提升文明素養。
恩格斯說:“文明是實踐的事情,是一種社會品質。”作為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一個關鍵詞匯,“文明”折射國家發展的境界、社會進步的狀態,是凝聚當代中國價值公約數的重要平臺。我們在日常生活中常常看到這些現象:只要有人在十字路口對過往車輛和行人加以引導,交通秩序就會立刻得到改善;紅燈亮起時,站在斑馬線最前面的人如果能靜靜地等候,那么隨后而至的人們也能停下匆匆的腳步。究其原因,恐怕與大家的從眾心理有關。如果每個市民都能嚴格要求自己,引導他人遵守城市管理規定,那么闖紅燈、私設攤點、亂扔垃圾等現象將從根本上得到遏制。因此,提升市民的文明素養,不僅需要個人自覺,更需要有關部門的監管和引導,需要廣大志愿者的積極參與。
文明素養說到底是一種良好習慣的積累,而好習慣在于平時生活中的養成。提起生活陋習,恐怕不少人都有話要講,但很少和自己聯系在一起。殊不知,我們不少人習以為常的行為方式,可能在另外的人看來就是生活陋習。對此,就個人而言,要多反省自我,多考慮他人的感受,就會發現好習慣與壞習慣只有一步之差。同時,我們還應向身邊的親人和朋友多宣傳創建全國文明城市的有關要求,勸導他們摒棄生活陋習,增強大局意識、規矩意識,樹立文明健康的生活新風尚。
不積小流,無以成江海。讓我們以主人翁姿態,從小事做起,從身邊做起,養成好習慣,做個文明人,為“一區兩城一中心”建設注入源源不斷的精神力量。
責任編輯:翟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