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記者 梁曉峰 通訊員 彭高鋒)近年來,我市深入貫徹落實黨中央、國務院和省委、省政府關于深化“放管服”改革的決策部署,積極探索,主動作為,狠抓落實,在“放”上下大功夫、在“管”上做好文章、在“服”上勇闖新路,“放管服”改革取得了明顯成效,多項工作走在了全省前列。
“放”的成效持續顯現。2014年以來,我市不斷加大“放”的力度,在銜接落實國務院、省政府取消的行政審批事項基礎上,先后分四批取消、下放行政審批事項581項。將所有投資項目環評審批完成時間由審批前調整為開工前,將企業投資項目節能審批完成時間由核準前調整為開工前。非行政許可審批全部取消。清理規范省級行政審批中介服務事項82項。大力推進商事制度改革,在全省率先推行“三十五證合一”,由原來23個部門往返辦理變成“一窗受理、一表申請、一套材料、一網歸集、一檔管理”,真正實現“一照走天下”,辦結時間由最長50個工作日壓縮至3個工作日以內;個體工商戶實現“不見面”登記。清理規范涉企收費59項,持續降低企業負擔。
“管”的體系日益完善。在全省率先啟動“雙隨機、一公開”跨部門聯合檢查,我市“雙隨機、一公開”監管體制改革工作受到了省工商局的充分肯定,經驗做法在全省推廣。“信用中國(河南漯河)”網站上線試運行,并與全國、全省統一的信用信息共享交換平臺成功對接,累計征集全市43個職能部門、縣區的信用信息數據15.6萬條。建成國家企業信用信息公示(漯河)系統,歸集政府市場監管部門涉企行政審批、行政處罰、榮譽等信息48萬條,全市5145戶違法市場經營主體被列入經營異常名錄。公共信用信息平臺建設加快推進,強化失信聯合懲戒機制,發布企業誠信“紅黑榜”,形成了“信息監管、信用約束、一處違法、處處受限”的聯合懲戒機制。清理“僵尸企業”1578家,積極督促企業依法年檢,營造良好的市場經營環境。
“服”的質量顯著提升。扎實開展“減證便民”專項活動,初步確定取消各類無謂證明和繁瑣手續141項,近期將對外公布。電子政務平臺建設加快推進,市直部門753項申請行政權力事項全部接入網上政務服務平臺,其中685項可以實現網上初辦。不動產登記走在全省前列,辦理時限由30天壓縮至3天,“辦證難”、“辦證慢”問題得到有效解決。市公共資源交易平臺與省平臺有效聯接,臨潁、舞陽兩縣的平臺順利通過省驗收,實現了省、市、縣三級交易平臺上下貫通。
責任編輯:翟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