記者 李 丹
“市第八次黨代會擘畫了漯河未來五年的發展藍圖,我們要站位全市發展大局,認真貫徹落實黨代會精神,以更高的標準、更有力的舉措,破難題、開新局,以更加出彩的工作成效推動漯河更高質量發展。”談到如何貫徹市第八次黨代會精神,西城區黨工委書記王凱杰告訴記者,要緊緊圍繞“兩個上臺階、四個走前列、兩個大提升”奮斗目標,對標對表“八個堅定不移、八個高質量”,躬身入局、務實重干,奮力推動單項工作爭第一、整體工作創先進,書寫產城融合發展精彩答卷。
一是奮力推動大數據產業開創新引領。堅持“謀劃為先、招商為要”工作理念,把數字化轉型作為引領性、戰略性工程來抓,精心繪制大數據招商圖譜,圍繞“1+4+8+N”大數據產業鏈布局,以漯河市大數據產業園建設為統籌,突出發展存儲運行、軟件開發、電商雙創、成果轉化“四大板塊”,高標準建設大數據存儲運營、大數據應用展示、食品展示交易(電商)、金融保險服務、軟件開發、大數據人才培訓、創業創新和成果轉化“八大中心”,匠心打造南威(漯河)科創園等4個專業化園區,加快招引南威軟件集團、榮科科技等一批領軍企業、行業百強和重點團隊入駐西城區,加快打造全市數字化轉型新高地。
二是奮力推動現代服務業達到新水平。突出培育金融、總部經濟、人力資源等中介服務主導產業,堅持“項目為王”擴規模、提質效,動態謀劃入庫產業類項目171個、總投資1838.5億元;全力抓好政策類債券類項目申報,加強項目策劃包裝和溝通對接。充分發揮CBD表盤“一主十二副”商務樓群優勢,匠心培育投早、投小、投長期的“耐心資本”,做好“區中園”“精品店”文章,打造更多稅收“億元樓”。圍繞做優做強現代服務業,推動“三個一批”活動滾動開展,堅持資源、要素、機制、環境跟著項目走,縱深推進“放管服效”改革和“萬人助萬企”活動,營造富商安商親商氛圍,傾力打造宜居宜業之城。
三是奮力推動生態水城建設取得新成效。堅持前瞻30年想問題,做好國土空間規劃布局調整,將建設海綿城市、韌性城市與“西美”規劃有機融合,加快建設城市基礎設施和配套設施,做精做實城市“里子工程”,形成無縫銜接一張圖;做足水的文章,將20公里環城水系和沙澧河大二期建設有機融合,厚植“水”“綠”“文化”三大城市底色,打造沉浸式體驗的生態河、文化河、形象河、發展河、幸福河,在全市率先建成中原生態水城示范區。
四是奮力推動“智慧西城”實現新突破。讓數字化賦能治理精細化,充分利用大數據、云計算、人工智能、區塊鏈等現代信息技術,以智慧西城運營中心為載體,建成數字化協同全覆蓋。以古郾社區和月灣湖社區為試點,同步推進“6個村改居”工作,著力構建四級社區網格化治理架構,打造“社區織網、黨員入格、志愿認領、群眾受益”的社會治理模式,實現城市社區數字化網格化治理全覆蓋。加強城市智慧社區軟、硬件建設從治理到“智”理轉變,突出“一區一品一特色”工作理念,用好“一征三議兩公開”,實現數字資源整合共享,用“最強大腦”實現基層治理現代化。
五是奮力推動城鄉融合發展躍上新臺階。堅持以產促城、以城帶鄉,加快推動城鄉要素和公共資源平等交換、雙向流動,將農村經濟融入城市發展“大盤子”。強力實施村級集體經濟“三增”行動和“十百千”提升工程,實現鞏固拓展脫貧攻堅成果同鄉村振興有效銜接,增強農村內生發展動力。高標準謀劃“十四五”期間鄉村振興項目,超前編制12個村實用性村莊規劃,大力開展鄉村建設行動,加快推進陰陽趙鎮鎮區提升、水坑趙田園綜合體等一批項目,打造生態宜居美麗鄉村,提升漯河西部鄉村顏值。聚焦“一老一小一青壯”,著力實施普惠性、兜底性民生工程,推動文化繁榮興盛,讓人民群眾的獲得感、幸福感和安全感更加充盈。
責編:瘦馬 編審:胡永全 終審:汪中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