又是一年清明時,春風落日寄哀思。
慎終追遠,不忘先人。清明祭祀掃墓,緬懷故去親人一直是老百姓心中根深蒂固的“儀式感”,這也是清明節流傳至今的傳統習俗。但今年則要高度警惕疫情反彈的風險。這一輪新冠肺炎本土疫情呈現點多、面廣、頻發的特點,我們需要把防控意識的發條擰得更緊,以最嚴厲、最果斷的措施織密織牢防控這張網。樹立全國“一盤棋”思想,從大局出發,避免因線下祭掃聚集而產生“感染風險”。我們要讓清明隨“云”而起,因時而變,順勢而為,讓清明節過得更“清明”。
清明祭掃的真諦是思念先人故事,傳承先人精神。我們只要能夠把握住這個真諦,那么,儀式感完全可以推陳出新,走向現代化,不必“拘泥于形式”。我們用更現代化,更進步,更文明的儀式“云祭掃”來悼念先人,一樣能表達內心最深層次的情感。一方面,可在家中通過微信群、敬獻鮮花、書寫寄語等低碳祭掃方式進行祭奠。另一方面,可以通過“云祭掃”的方式,進行獻“花”緬懷親人。將祭祀掃墓的方式由線下轉為線上,不過是形式的變化,沒有改變其精神內涵。所以,這也是最值得推崇的一種方式。
思想上不能松口氣,行動上更不能緩緩氣。清明期間我們要堅決杜絕麻痹思想和僥幸心理,守土盡責落實好清明祭掃期間的疫情防控、交通疏導、秩序維護等工作,把重點放在預防上,加強預判預警,未雨綢繆,切實提高風險治理能力。
扎實做好清明期間疫情防控和安全祭掃工作,不光是黨和政府及相關部門的“分內事”,也是全國人民該守好的“責任田”。一方面黨員干部特別是領導干部不僅要帶頭落實疫情防控要求,更要守土有責,壓實責任,確保清明期間“外防輸入、內防反彈”終端見效,全力守護好人民群眾清明祭掃安全。另一方面,我們普通老百姓也當守好自己“歲月靜好的”日子。因為,清明節的目的不僅是懷思逝者、緬懷先人、寄托哀思、上墳掃墓,更在于規范人倫秩序、促進家庭和睦、培育下一代道德修養、凝聚社會共情。
非必要不出門,“宅”家也是為國家做貢獻,不妨趁此時機,珍惜與家人在一起的“美好時光”,珍視這彌足珍貴的“特殊相聚”,用“云祭掃”的方式讓文明春風開除更美的芬芳。陶玉
【來源:西安網】
聲明:轉載此文是出于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來源標注錯誤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權益,請作者持權屬證明與本網聯系,我們將及時更正、刪除,謝謝。 郵箱地址:luohew@126.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