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前這塊兒地亂糟糟的,大家都繞著走。經過改造,現在這里變成了村民休閑、聊天的好去處。”4月11日,舞陽縣九街鎮橋張村村民張坤五提起家門前的游園,便按捺不住內心的喜悅,“俺就住在坑塘前面。現在家門口有花有水,心里得勁兒得很。”
漫步游園,牡丹花競相開放,坑塘里碧波蕩漾,岸邊綠樹環繞,小橋飛架水上,步道曲徑通幽,讓人心曠神怡。“這里以前是廢棄的寨河,雜草叢生、垃圾遍地,既影響美觀,又降低了村民的生活質量。”該村黨支部書記張軍輝告訴記者,2019年,他們依托“黨建+人居環境整治”模式,開始修整寨河。
“修整之初,我們以水清、岸綠、景美為目標,積極探索廢棄寨河綜合整治新途徑,通過多種舉措讓這個廢棄寨河變為俺村的一道風景線。”張軍輝說,游園融合了仿古設計,通過種植綠化樹木、鋪設環水休閑步道、建設休憩涼亭等方式,把曾經荒蕪的老寨河打造成了一步一景的小游園。
為了實現經濟效益和社會效益雙豐收,橋張村又將寨河進行了清淤處理,打造成了“游園+魚塘養殖”的模式。村里54戶群眾籌集資金31萬元入股魚塘建設,村集體資產占30%的股份。魚塘內養有紅魚、草魚等,每年可為村里增加集體經濟收入4萬元。
這里也成了孩子們的樂園。記者采訪時,就有附近小學的學生唱著歌來這里春游。他們時而在草地上奔跑,時而到小橋上拍照,玩得不亦樂乎。“這個游園建好后,為附近學生提供了一個非常好的游樂場所,成了村里的一道風景線。”帶學生春游的張老師感慨道。
責編:翟柯 編審:陳向黨 終審:王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