改革創新是高質量發展的動力源泉。市委八屆六次全會聚焦制約漯河現代化建設的桎梏問題,把改革創新擺在更加突出位置,對進一步深化改革開展高能級創新作出了安排。貫徹落實好會議精神,就要堅定信心、解放思想,加快構建“頂天立地”創新體系,更大力度建設全國食品創新高地和全國食品創新人才高地,以改革創新為漯河高質量發展蓄勢賦能。
今年以來,面對嚴峻復雜的外部環境和艱巨繁重的改革發展穩定任務,我市聚焦高質量、奮勇爭第一,加快推進創新之城建設,超常規大力度建設中原食品實驗室,推出“人才新政35條”,實施“柔性引科學家、剛性引團隊”和“政錄企用”模式,引進高層次人才800名;新實驗室大樓主體通過驗收,河南食品科創園加快建設,孵化車間、中試基地、專業園區年底前將全部投用;研究生院完成首期招生,全國食品領域唯一的職業大學——漯河食品工程職業大學揭牌招生,省食品風險因子監測與阻控院士工作站正式運行;新成立院士領銜的氟硅新材料研究院、賈湖文化研究會、安邁康微生物研究院,構建高能級創新平臺……創新成果不斷涌現,創新生態持續優化。
改革創新只有進行時,沒有完成時。在推動新時代漯河“二次創業”的過程中,必須緊緊抓住創新這個動力源,以中原食品實驗室為核心發展新質生產力,進一步深化改革開展高能級創新,奮力譜寫中國式現代化建設漯河實踐新篇章。
進一步深化改革開展高能級創新,要深化教育綜合改革。深入推進大中小學思政教育一體化建設,扎實推動教育公平和優質均衡發展,構建科學教育評價體系,加強學科建設和拔尖人才培養,推動漯河高校、中原食品實驗室、河南食品科創園相互賦能,引導規范民辦教育更加適應時代發展需求、綜合保障更可持續。
進一步深化改革開展高能級創新,要深化科技體制改革。要加強企業主導的產學研深度融合,支持企業與高校、科研院所共同組建創新聯合體,持續完善“揭榜掛帥”“賽馬制”“PI制”等科研組織方式,賦予科研人員更大的技術路線決定權、科研經費支配權、資源調度權;要深化科技成果轉化機制改革,構建具備技術研發、中試熟化、檢驗檢測、概念驗證等功能的中試綜合服務體系,探索“先使用后付費”等方式許可中小微企業使用科技成果,建立科技成果轉化容錯免責機制,營造良好的創新創業氛圍;要構建同科技創新相適應的科技金融體制,引導資本投早、投小、投長期、投硬科技。
進一步深化改革開展高能級創新,要深化人才發展體制機制改革。要落實好各項人才措施,持續探索推出力度更大、針對性更強的人才招引政策,進一步深化人才“引育留用”全鏈條機制改革,健全產學研用相結合的育人模式,持續優化近悅遠來的人才發展大生態;要完善以創新能力、質量、實效、貢獻為導向的人才評價體系,全面落實國有企業、高校、科研院所等企事業單位和社會組織的用人自主權,構建更具競爭力的人才支持和服務體系。
進一步深化改革開展高能級創新,要完善支持中原食品實驗室發揮“龍頭”帶動作用的體制機制。加快推動以中原食品實驗室建設為核心的全國食品創新高地、全國食品創新人才高地建設,加快完善中原食品實驗室“頂天立地”創新體系,加快河南食品科創園建設,建立以市場為導向、產學研用深度融合的食品科研能力提升機制,營造“創新貸”“創業貸”等與科創基金有機銜接的科創金融環境,完善實驗室與企業利益聯結機制,創新“柔性引科學家+剛性引團隊”機制和“1+1”省內+省外“雙首席”柔性團隊機制,多形式開展科技成果專業化、市場化的轉移轉化。
唯改革者進,唯創新者強。讓我們堅持守正創新,堅持久久為功,一張藍圖繪到底、改革創新譜新篇,持續推動漯河高質量發展全面領先、持續領先,奮力開創現代化漯河“三城”建設新局面!
責編:翟柯 編審:陳向黨 終審:王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