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太太已經連續兩天不吃不喝了,你們過來看看吧。”8月15日,接到求助電話后,經濟技術開發區后謝鎮衛生院醫生蔣志斌安排好手頭的工作,立即帶著團隊人員驅車趕往老人家。對于求助對象的情況,蔣志斌了如指掌,老人今年77歲,因大面積腦梗導致癱瘓。
到老人家后,團隊家庭醫生劉云一為老人進行了檢查,發現老人因長期臥床存在吞咽困難、尿潴留等問題。護士曹大寧用規范的操作為老人進行鼻飼管、導尿管留置。蔣志斌耐心為家屬講解護理要點、注意事項,并囑咐家屬如有特殊情況及時聯系。
“作為家庭醫生團隊,我們有責任和義務為居民提供便捷、高效的醫療服務。我們走出醫院,把專業的醫療服務送到居民身邊,拉近醫院與居民之間的關系,讓醫療服務惠及更多人。”面對老人家屬的感謝,蔣志斌說。
有的患者術后行動不便,有的患者需要頻繁換藥……讓不少患者家屬束手無策。“我們通過家庭醫生團隊上門服務的方式,打破了傳統醫療服務的時空限制,讓專業醫療服務直達患者家中,不僅減輕了患者的身體負擔,還緩解了家屬的心理壓力,滿足群眾多樣化、多層次的健康服務需求,讓患者足不出戶就能得到專業、優質、安全、便捷的醫療服務。”后謝鎮衛生院副院長張晉芳說,作為市中心醫院住院醫師規培全科基層實踐基地平臺,后謝鎮衛生院引入全科醫學科專家加入簽約團隊。市中心醫院還定期派專家到基層門診坐診,開展教學、查房工作,通過預留專家號源、優先就診、綠色轉診通道等方式,為簽約居民提供服務。此外,后謝鎮衛生院與洛陽正骨醫院建立醫聯體合作,定期邀請專家前來坐診并進行教學,充分發揮針灸、推拿、貼敷等傳統醫學在基層衛生工作中的重要作用,使簽約居民不出社區就能得到省級中醫專家的診治。
除了為特殊群體提供上門服務,蔣志斌團隊每季度還會開展一次宣傳及健康教育活動、團隊成員輪流講課活動,每月至少召開一次全員例會,每周入村入戶工作時間不少于1天。
蔣志斌團隊只是經濟技術開發區家庭醫生服務團隊中的一個。據了解,該區共有后謝鎮衛生院、鄧襄鎮衛生院和湘江東路社區衛生服務中心3家公立醫療機構,4家私營醫院和63個村衛生室。為了更好地開展簽約服務工作,在該區家庭醫生簽約服務工作領導小組的統籌組織和協調下,3家公立醫療機構共組建31個由醫生、護士、公衛人員和村衛生室負責人共同組成的簽約服務團隊。同時,吸納中醫、康復等專科人員積極參與,打造“1+1+1”(村衛生室、鎮衛生院、醫聯體單位)分級診療體系,初步形成“小病在基層、大病及時轉、康復回社區”的就醫格局。
高血壓和糖尿病等慢性病患者、65歲以上老年人、孕產婦、6歲以下兒童、殘疾人、脫貧監測人口……在經濟技術開發區,這些人群都是家庭醫生簽約服務的重點對象。家庭醫生團隊通過季度隨訪了解掌握重點人群健康狀況,給予健康指導,使其改變不良生活方式、提升身體健康水平。在簽約服務過程中,家庭醫生團隊著重調查居民希望得到的醫療衛生服務,明確服務人群底數,掌握服務需求。同時,結合實際,采取集中體檢和分散體檢相結合的方式為重點人群進行年度免費健康檢查。“從重點人群優先覆蓋、優先簽約、優先服務,逐步擴大到全部人群,讓所有群眾都享受到家庭醫生簽約服務帶來的便利和實惠。”經濟技術開發區相關負責人說。
責編:翟柯 編審:陳向黨 終審:王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