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秋時節,疊翠流金。
我市聚焦冷鏈肉制品、預制菜、休閑食品、功能食品、食品輔料、食品包裝6條產業鏈,構建現代食品產業集群,推進產業升級的經驗和做法獲2023年度省政府集中督查通報表揚;
臨潁縣銅基新材料產業園拉長產業鏈、構建科技創新體系,著力打造全省有影響力的現代化先進有色金屬新材料產業集群,今年1月至7月實現銷售收入112億元,同比增長276%;
召陵區寵物經濟專業園區一期企業已全部入駐,滿負荷生產,并積極對接中原食品實驗室、高校等開展新品研發,通過延鏈補鏈、育鏈強鏈,推動寵物產業全鏈條集聚融合發展……
近年來,全市上下圍繞做實食品工業、美食文化、食品品牌、美食名城“四篇文章”,瞄準營養健康、食藥同源、未來食品三大主攻方向,按照“十二個新”要求,深化“五鏈”耦合,大力度推進“11+8”重點產業鏈培育工作,建立“雙長制”等工作機制,逐鏈明確“方案+圖譜+清單”,鏈群發展勢頭強勁、特色鮮明、亮點紛呈,為我市全面領先、持續領先提供了強力支撐。市工信局黨組書記、局長盧麗琴表示:“我市將進一步強化產業鏈融通發展態勢,完善產業鏈運行服務機制,推動各縣區發揮各自優勢主動融入市級重點產業鏈培育,全力保障上半年竣工投產項目達產達效,加快推動118個產業鏈項目建設,持續為食品產業創新發展增勢賦能。”
重點產業鏈群持續壯大。現代食品產業集群入選全省十大先進制造業產業集群,雙匯、衛龍成為全省重點產業鏈盟會長單位;新材料產業鏈的龍頭項目金海300億級氟硅新材料項目開工;先進制造產業鏈的頭部企業利通超高壓流體技術產業園部分投產,加速向“先進制造+創新服務”升級。三大主導產業集群規模超2400億元。預制菜產業規模突破20億元,寵物食品被譽為“漯河新特產”,臨潁縣銅基新材料、召陵區鞋革制品等特色產業鏈迅猛發展。
產業鏈創新鏈加速融合。引導創新要素向重點產業鏈群匯聚,11條市級產業鏈、6條縣區級產業鏈擁有省級以上創新平臺,規上工業企業研發活動“四有”覆蓋率居全省第二位,全社會研發投入強度預計達到2.1%。建成全鏈條科研成果轉化體系,設立5億元的科創基金,推動中原食品實驗室塔格糖、中原壹號酒等36項科研成果對接轉化。省委書記樓陽生、省長王凱對實驗室建設運營給予高度評價。以中原食品實驗室為龍頭,構建由院士擔綱領銜的氟硅新材料研究院、賈湖文化研究會、雙匯肉類技術創新中心、際華皮革皮鞋研究院、安邁康微生物研究院等高能級創新平臺體系,際華3515獲評國家級工業設計中心,中大恒源獲評省級工業設計中心,中原食品實驗室工業微生物研究中心獲評省級工程研究中心。
鏈上企業培育成效明顯。重點產業鏈中規上企業數量占全市規上企業的71.1%,工業產值占92%,雙匯、金大地入選省級制造業頭雁企業,建泰、曙光被確定為重點培育頭雁企業。新培育省級“專精特新”企業20家、省級單項冠軍企業5家,新增“小升規”企業22家,中大恒源成為全市首家國家級單項冠軍企業。加快企業數字化轉型,5家企業入選省中小企業數字化轉型標桿,8家企業獲評省級綠色工廠,13家企業入選省級智能工廠(車間),3家企業獲評省級質量標桿。
鏈群項目支撐堅實有力。連續在京津冀、長三角、閩東南、川渝等區域開展“雙招雙推”活動,招引項目110個,總投資780億元。分兩批實施“三個五百億”項目249個,已開工233個,投資超百億元的金大地綠色聯堿、雙匯第三工業園、優德中大大健康產業園等163個重點產業鏈項目投產。儲備重點產業鏈5億元以上項目162個。
責編:翟柯 編審:陳向黨 終審:王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