寬闊的通村道路,整潔的農家院落,雅致的村內游園,新穎的墻繪文化……隆冬時節,黑龍潭鎮處處展現出鄉村振興的新圖景。
為深入推進鄉村振興戰略,增強群眾獲得感和幸福感,今年以來,黑龍潭鎮以改善農村人居環境為重要抓手,厚植綠色發展理念,實施“黨建+人居環境整治”,不斷提升基層黨組織的組織力和服務力,提升基層黨員隊伍凝聚力、戰斗力,打出一套堅實有力的組合拳,提升鄉村顏值。
組織發力,打出“推進拳”。鎮黨委召開專題會議,成立黑龍潭鎮農村人居環境整治工作領導小組,研究制訂《黑龍潭鎮農村人居環境整治工作方案》,黨政主要負責人為雙組長,分管負責人任副組長,其他班子成員和相關部門負責人為成員。成立14個村人居環境整治指導組,建立鎮干部包村、村干部包組、村民組長聯戶的工作機制,壓實鎮、村、組三級責任,黨政推動,上下聯動,部門協作,群眾參與,高效推進。
學宣并進,打出“驅動拳”。充分利用會議、廣播、標語、橫幅、宣傳單、一封信和進村入戶等,大力宣傳《黑龍潭鎮農村人居環境整治工作方案》。組織鎮班子成員和14個村黨支部書記逐村觀摩,重點查看亂堆亂放、亂倒亂扔、亂搭亂建的“六亂”治理和垃圾、污水、塘溝、違建、雜物、殘垣斷壁“六清”處理情況。各村黨支部書記針對此次觀摩中發現的問題及下一步工作計劃作表態發言。在各行政村樹立一批模范典型,集中宣傳,營造出互評互比、爭當先進的良好氛圍。
建立機制,打出“創新拳”。各行政村結合實際情況,實行“一村一策”。老應村以“一把掃帚掃出美麗鄉村”為指導思想,把周六設置為全村大掃除日;河涯李村充分發揮“五老”協會作用,積極調動群眾的主動性。各村結合“門前三包”“便民微服務”“人居環境提升逐村行”等,定期開展“最美庭院”評比活動,通過評選表彰一批、引導鼓勵一批、示范帶動一批,激發和調動起廣大群眾參與環境衛生維護的積極性和主動性,為推動農村人居環境整治打牢組織基礎。
先鋒帶動,打出“示范拳”。群雁高飛頭雁領。該鎮黨委結合黨員活動日,在農村人居環境整治中抓重點、塑亮點,積極引導黨員和入黨積極分子,沖鋒在前,帶頭示范,引領群眾參與整治行動,凝聚綠色發展合力。
設置“黨員責任區”,深耕“責任田”,設立黨員示范崗,評選黨員示范戶,有效發揮了黨員先鋒模范作用,展示了黨員良好形象。 督導講評,打出“保障拳”。充分發揮黨組織總攬全局、協調各方的作用,及時總結工作中的好經驗,建立農村人居環境整治長效機制。建立定期督促檢查機制,由鎮領導班子成員對各村人居環境工作進行“推磨式”檢查,每周開展1次督查,每月進行1次評估排名,每年進行1次綜合考評。村黨組織以組為單位,對每戶的環境衛生進行“每周檢查、每月評價”。建立責任包干機制,推行“駐村干部包村、村干部包片、黨員骨干包戶”的“三包”模式,加強與群眾的互動,通過強化黨的領導,層層傳導壓力、壓實責任,確保整治工作落地落實。
持續發力,打出“有效拳”。鎮黨委組織鎮機關干部、城管和14個村的黨員干部組建多個黨員先鋒志愿服務隊和專業清理隊,樹黨旗、插隊旗、亮身份、聚合力,對全鎮重點路段、河塘溝渠、集鎮市場、廢舊廣告牌、殘垣斷壁、廢棄廁所、畜禽圈舍等進行整治,累計出動機械50多次,出動人員1500多人次,清運垃圾383處,清理坑塘48個,拆除殘垣斷壁18處、廢舊廣告牌120多個,整治效果明顯,提升了鄉村顏值。
“建設現代化漯河的基礎在‘三農’。黑龍潭鎮堅持農業農村優先發展,下大力氣改善農村人居環境,打造美麗宜居鄉村,補齊基礎設施和公共服務短板,提升鄉村顏值。”黑龍潭鎮黨委書記王宏濤說。楊田田
責編:瘦馬 編審:胡永全 終審:汪中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