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記者走進召陵區東城街道謝莊村,看到廣場上兒童在嬉戲玩耍,產業園內生產線繁忙……一幅新時代美麗鄉村圖徐徐展開。
幾年前,謝莊村是一個坑塘滿是垃圾、道路泥濘的“后進村”。近年來,村“兩委”以“五星”支部創建為契機,充分發揮引領者、擔當者、組織者、保障者和落實者作用,以黨支部過硬推動創建工作全面過硬,徹底甩掉了“后進村”帽子。2023年,謝莊村黨支部被評為河南省“五星”支部。
謝莊村的改變是召陵區扎實推動基層黨建工作走深走實的一個縮影。
近年來,召陵區把“五星”支部創建作為夯實基層黨建基礎、提升基層治理水平的重要載體和抓手,建機制、補短板,育品牌、強保障,推動基層黨建質量和城鄉治理效能不斷提升。
“三級聯動”凝心聚力抓創建。緊盯創建目標,實施“書記工程”,健全責任體系,推動創建工作高位推進、高效落實。雙月觀摩激活力。由區委書記帶隊,每兩個月圍繞一顆“星”開展觀摩,召開專題講評會,打分排序、通報結果,排名靠后的鎮(街道)黨(工)委書記要作表態發言。截至目前,已召開15次觀摩推進會,全區60%的村(社區)參加了觀摩評比。專班推進破難題。組建“五星”支部創建“一辦七專班”,采取區委常委領“星”創建、縣級干部分包到村方式,每周交辦任務,每月召開例會,現場解決問題;將創建目標細化為126項具體任務,蹲點調研、“解剖麻雀”,推動創建任務落實。抓鄉促村鼓干勁。明確鎮、村兩級創建責任,對保質保量完成年度創建目標的鎮(街道)、村(社區),從評優評先、提拔晉級、績效報酬等方面進行激勵,有效激發基層干部創建熱情。
“鍛長補短”系統發力促提升。圍繞創建工作重點難點問題,把準關鍵環、找準突破口,推動創建質效不斷提升。聚焦“引領”抓示范帶動。圍繞“一社區一品牌”,推動天橋街道漓江路社區建設“文明和諧社區”、東城街道汾河路社區建設“幸福社區”,為群眾提供“一站式”綜合服務,省委常委、組織部部長王剛調研時給予充分肯定,“天橋黨員義工”“老莫幫辦”等品牌叫響全國。聚焦“宜居”抓人居環境提升。整合涉農項目18個,實施“三村兩線”工程,打造兩條“區域主干線”和5條“村際干線”,培育5個精品村、17個重點村和30個整潔村,形成了召陵鎮金枝槐、老窩鎮巨紫荊、青年鎮紅楓特色主干線,農村人居環境持續提升。聚焦“提質”抓鄉村產業發展。通過“一村一品”發展鄉村產業,落實“雙綁”機制,依托雙匯、正大等龍頭企業,因地制宜發展特色種養、農產品深加工、農村電商等產業,培育出了召陵西瓜紅紅薯、老窩辣椒、萬金蘑菇等特色產業,集體經濟年收入10萬元以上的村占比超60%。聚焦“常態”抓軟弱渙散整治。把整治工作與“五星”支部創建銜接起來,把解決矛盾問題作為創建工作的突破口,一項一項抓好落實,整頓結束后保持駐村干部不撤、聯村區領導不變、包村鎮領導不變;建立動態管理機制,定期開展“回頭看”,由區委常委包村,強化督導,杜絕邊整邊反彈。
“固本強基”整合要素強支撐。把強化要素保障作為“五星”支部創建的基礎性工作,持續推動人力物力財力向基層傾斜。培養精兵強將。定期組織“十優支部書記評選”“支書擂臺賽”等活動,圍繞發展村級集體經濟、人居環境整治等開展專題培訓23次,提升村級班子推動鄉村振興和基層治理能力,培養出靳會杰、莫開建、葛運良等優秀基層黨組織書記。把“真金白銀”投進去。連續三年每年設立獎勵資金1600多萬元,從項目政策支持、工資報酬、工作經費等5個方面明確25條激勵措施,把創建成效與干部績效和群眾補貼掛鉤,為全區67歲至79歲農村老人每人每星每季度獎補15元、網格員每人每月補助50元,每年評選“最美網格員”“學雷鋒志愿服務標兵”“優秀社區工作者”,有效提高了干部群眾參與創建的積極性。把“治理體系”建起來。組建5566人的五級網格體系,明確網格員宣講政策、了解戶情、“三零”創建、清潔家園、參與公益等工作任務,推動崗位職責在網格明確、服務承諾在網格兌現、先鋒作用在網格發揮。深入踐行新時代“楓橋經驗”,引導銀發人才、鄉賢能人、志愿者等力量成立鄉賢聯調隊,矛盾調解率達到99.86%,連續三年被評為全省平安建設優秀縣(市、區)。
責編:翟柯 編審:陳向黨 終審:王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