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味不“社”限,幸福“鄰”距離。近日,由城關街道組織的首屆社區春晚在臨潁縣融媒體演播廳璀璨啟幕。本次社區春晚始終秉持著“居民演、居民看、居民樂”的核心理念,巧妙地用“民星”聯“民心”、匯“民意”、聽“民聲”,讓老百姓毫無爭議地成為舞臺中央最耀眼的主角,真正做到了讓社區居民成為文化盛宴的創造者和享受者。
聯歡會的表演者來自轄區內老城社區、迎賓社區、潁昌社區、鼓樓社區4個社區,共計162人。他們身份多樣,有積極奉獻的社區“雙報到”黨員、經驗豐富的退休老干部、走街串巷的網格員、熱情洋溢的志愿者、默默付出的小區物業保潔員、忙碌的商戶,還有熱愛文藝的普通居民。他們精心準備,盛裝打扮,帶著滿滿的熱情登上舞臺,成為了社區首屆春晚當之無愧的“民星”。這不僅是一場匯聚了音樂、舞蹈、小品、戲曲等多種藝術形式的文藝盛宴,更是推動社區文化廣泛傳播、深度助力社區精品創作的關鍵之舉,為社區文化的發展注入了新的活力。
整臺社區春晚精心籌備,共有22個精彩節目輪番上演。晚會從活力四射的舞蹈《兒童舞獅》開始,孩子們靈動的舞姿仿佛將活靈活現的小獅子帶到了觀眾眼前,瞬間點燃了現場的氣氛;飽含深情的《老城社區一家親》歌曲合唱,唱出了老城社區居民之間濃濃的親情和團結;幽默詼諧的《潁昌社區相親記》小品,以貼近生活的劇情和精彩的表演引得觀眾捧腹大笑;意境優美的《迎賓社區我們都是城關人》詩歌朗誦,讓大家感受到了迎賓社區居民對城關的熱愛與自豪;別致優雅的《鼓樓社區城關新韻》戲曲更是讓人耳目一新,演員們精湛的技藝展現了戲曲藝術的獨特魅力......各類節目精彩紛呈,全方位、多角度地展現出社區居民積極向上、朝氣蓬勃的精神風貌。在豐富人民群眾文化生活的同時,為文化社區建設筑牢根基,生動地描繪出新時代社區文化繁榮發展的絢麗圖景。這些節目均由大家自編、自導、自演,從選題到編排,從表演到服裝道具,都凝聚著“民星”們的心血,充分展現了社區群文團隊的創造力和多樣性,讓“民星”們用喜聞樂見的表演形式,詮釋著人間煙火的美好,傳遞著社區生活的溫暖與幸福。
活動現場熱鬧非凡,處處洋溢著溫馨與喜悅。社區網格員、志愿者們和居民們早早相聚,大家的眼中滿是對這場活動的期待。快遞小哥們和外賣員平日里風馳電掣、爭分奪秒,此刻終于能放下忙碌,和紅色物業的工作人員打成一片,盡情沉浸在這場歡樂聚會里。舞臺下,醫務工作者們暫時告別了醫院的緊張忙碌,消防員代表們也卸下了沉重的裝備壓力,他們被舞臺上的精彩節目深深吸引,臉上不自覺地露出笑容。老人們臉上綻放出久違的燦爛笑容,那幸福的弧度,從嘴角悠悠蔓延至眼底,滿是欣慰與滿足。孩子們則像一群靈動俏皮的小鹿,在人群的間隙中快樂地穿梭奔跑。他們興奮得小臉通紅,手舞足蹈,那清脆悅耳、此起彼伏的歡聲笑語,交織成一曲無比歡快的新春樂章。居民們也都熱情互動起來,大家紛紛送上最真摯的新春祝福。一句句飽含深情的話語,承載著濃濃的溫暖與關懷,在人群中不斷傳遞,讓現場的年味愈發醇厚,鄰里之間的情誼也愈發深厚。
未來,城關街道將持續探索創新社區文化活動的內容與形式,致力于為市民們提供更加多元、多彩的文化體驗和精神享受。深入挖掘民間文藝才能,讓更多“民星”閃耀舞臺。鼓勵大家用嘹亮歌聲盡情抒發幸福生活的美好感受,以優美舞姿生動展現新時代的獨特風采,秉持“共建、共享、共治”的先進理念,齊心協力,將社區春晚辦成城關街道的一張名片,打響城關街道“紅色傳城”黨建品牌,讓社區文化在新時代煥發出更加耀眼的光芒。
責編:翟柯 審核:王輝 終審:王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