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進這條林蔭路,就好像一下子進入了移動空調房間,這些枝繁葉茂的大樹帶來濕潤的空氣和清新的氧氣,伴隨著涼風,讓人再煩躁的心情也會在不知不覺中安靜下來。”2025年7月9日正午,漯河市民李先生途經郾城區天山路駐足贊道。該林蔭道全長600余米,柳樹郁郁蔥蔥,濃密的樹冠相連如蓋,這條被綠意包裹的道路,成了市民愜意的“綠傘通道”,每一片葉子都在烈日下舒展著沁人的涼意。
天山路樹木把道路遮蓋成一張“遮陽大傘” 宋陟睿 攝
在漯河市區,像天山路這樣樹齡超20年的林蔭道還有很多,東西走向的有黃河路、湘江路、淞江路等,南北延伸的有嵩山路、泰山路、金山路等,90條林蔭路共同織就了城市的綠色脈絡。這些林蔭路上,法桐、欒樹、楊樹、柳樹等行道樹錯落分布,40余萬株綠植串聯起東西南北,形成一張覆蓋全城的綠色大網,讓清涼與綠意滲透到城市的每一個角落。
淞江路林蔭樹與幸福渠鋪就一副迎賓美圖 宋陟睿 攝
這些林蔭路各有風姿:有的記錄著愛情故事,有的見證城市變遷,有的守護著日常通勤,共同將漯河的四季暈染成深淺不一的綠意,讓每一次穿行都成為與自然的溫馨邂逅。天山路兩側的柳樹早在20世紀90年代便綠樹成蔭,垂落的枝條織就詩意天幕,被譽為“情侶路”,成為新人定格幸福的取景地。1987年建成的黃河路,中間綠化帶的雪松與兩側法桐已守護道路38年,共同構筑起市區最具代表性的林蔭景觀。雙向6車道的淞江路是繁忙的“迎賓大道”,楊樹、柳樹在輔道上方交織成“綠色天空”,讓行人體味鬧中取靜的愜意。泰山南路(建設路至湘江路)高大梧桐樹已有50多年樹齡,有的樹圍直徑已超80厘米,樹高約20米,枝繁葉茂,枝葉連成片,遮蓋了整條街道,車行其中宛若正在穿越一座絕美的“綠色隧道”。
行道樹把黃河路覆蓋成遮陰長廊 宋陟睿 攝
漯河于2002年成功創建全省首批國家園林城市,2012年獲評河南省首批“最佳宜居城市”。近年來,漯河始終在擴大綠量、提高綠質、增強綠效上持續發力,對橋涵、辦公樓體、公廁、庭院圍墻的立體綠化層層遞進,不斷豐富著城市的綠色層次;集中種植銀杏、香樟等高大喬木,讓街道煥發新顏;對黃河路、濱河路、泰山路等主干道實施樹穴連通工程,既復壯了樹勢,更培育出一片片城市濃蔭。
嵩山路兩側游園內的林蔭樹與步行道勾勒出詩一般的意境 宋陟睿 攝
截至2024年年底,漯河市區已建成152個公園、口袋公園、游園;市區113條主干道中,90條為林蔭道路,總長162.05公里,林蔭道路推廣率達80%,道路綠化達標率82.45%。2025年,漯河依托道路附屬綠化和閑置地塊,規劃建設百個口袋公園,目前已建設魯明云筑、樟江路游園、銀江游園等計53個。
市民行走在黃山路林蔭道 曹全嶺 攝
如今的漯河,以林蔭道路、河道綠化為骨架,公園、游園、單位庭院和居住區綠化合理分布,各具特色,已構建起完善的城市綠地系統;“步步見綠、路路有景,景隨步換、各處不同”的城市道路綠化新格局已成型,層層疊疊的綠蔭正編織出更具幸福感的宜居圖景。(史崢、宋陟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