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邊都是辣椒試驗田,種了80多種試驗品種。”近日,臨潁縣佳圣家庭農場的一片田地里,豎立著一個個標明辣椒品種、來源、特性的指示牌,農場負責人李曉東向記者介紹。
辣椒試驗田。
今年47歲的李曉東,多年來扎根土地,努力打造企業化種植,創立品牌農業,建立了一條“種子種苗銷售—生產—加工—銷售”的全方位產業鏈條,帶動周邊鄉鄰共同致富,同時積極探索種植新模式,助力鄉村振興。
“我十幾年前從工廠下崗后先是去打工,后來才承包土地搞種植。”李曉東說。他剛開始承包了十幾畝地發展種植,經過不斷地摸索、學習,如今開辦了家庭農場,流轉土地3160畝,主要種植小麥、大豆和辣椒等。與其他辣椒種植戶不同,李曉東種植的辣椒品種以鮮椒為主,銷售方式兼具新鮮售賣和剁椒加工后售賣兩種。
“這個辣椒一畝地產值七八千元,我們種了有600畝,同時帶動周邊地區的種植戶。寶豐、太康、鄢陵等地都有我們的種植基地。我們搞訂單農業,他們種植我們包回收。”李曉東表示,憑借優異的辣椒種植技術,他們快速占據鮮辣椒市場,與江西、湖南等地企業直接對接供貨,帶動更多周邊群眾增收。今年,該農場被臨潁縣農業農村局評為“臨潁縣辣椒示范家庭農場”。
另外,李曉東還積極探索發展種植新模式。“這邊的地里開展的是玉米大豆復合種植,我們今年種了600多畝,在玉米不減產的情況下,每畝還能多收150公斤左右的大豆。”李曉東向記者介紹,這種玉米大豆復合種植模式是在四川農大和河南農大的幫助下推出的,相較于其他地方種植三行四行大豆兩行玉米的模式,他們的六行大豆兩行玉米的種植法,在全國都是比較先進的。
在發展產業的同時,李曉東也積極地扶貧助貧,為鄉村振興做出貢獻。
“當地的貧困戶種辣椒,辣椒種子免費給他們,成熟后每斤高一毛錢的價格收購。沒有種植能力的,平時在我們這里干點零工,一天60塊錢。”李曉東表示,逢年過節他還會去看望慰問貧困戶,扶貧幫困,回報社會,貢獻自己的力量。
“接下來,我們還會積極探索推廣新種植模式,加大投入發展生產,帶動周邊農戶科學種田,增加收入。”李曉東說。(記者:王培)
責編:翟婷 編審:胡永全 終審:汪中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