敬業是職業道德的靈魂,為個人安身立命奠定基礎,為社會發展進步注入活力。正是依靠敬業奉獻,中華民族創造了燦爛的文明。敬業樂業的民族,必定是令人肅然起敬的民族;缺乏敬業精神的社會,難免被人詬病和輕蔑。
勇挑重擔、堅守戰“疫”一線的樊淑華就是我市眾多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代表之一。
46歲的樊淑華是市民族宗教事務局四級調研員。她1994年參加工作,2003年通過公選考錄到市民族宗教事務局工作。
去年以來,樊淑華一直堅持在宗教活動場所疫情防控一線,對宗教領域落實疫情防控情況進行檢查指導。
8月初,我省新冠肺炎疫情形勢出現反彈。市疫情防控指揮部運轉隔離專班進入戰時狀態,急需抽調市直各單位人員下沉到各縣區集中隔離點,確保各集中隔離點科學高效規范運轉。“我去!”樊淑華主動請纓,積極向單位申請,挑下了這份重擔。
在市隔離專班確定分包縣區的人員時,她還是一句“我去”,主動擔下西城區的分包督導任務。西城區設有兩處集中隔離點,其中一處隔離點的集中隔離人數全市最多,工作任務最重。
樊淑華告訴記者,主動攬下這個任務后還是有些擔心的,因為這個任務不僅要有擔當和責任心,還要具備一定的專業知識。為圓滿完成任務,她刻苦學習,虛心請教專家,不僅查閱大量相關資料,還多次邀請專家到場指導,并把專家意見落實到位。
“兩通道”的設置,工作人員進出“三區”的防護措施,消防通道的設置,運轉車輛的應急值班,被隔離人員在集中隔離解除后與社區的對接……到崗后,樊淑華按照“嚴、細、實、準”的要求做好各項工作,讓隔離點的工作人員欽佩不已。西城區一集中隔離點的醫生告訴記者:“沒想到她這么專業,每次看到她來,我們就放心了。”
負責督導西城區集中隔離點的近30天里,樊淑華每天都趕到隔離點指導工作。她的手機24小時開機,時刻關注各微信工作群消息。哪怕是一些別人看來微不足道的小事,她都會第一時間和集中隔離點負責人溝通處理。“要堅持再堅持,每過一天都離解封更近一點。”她時常這樣鼓勵堅守一線的工作人員和被隔離人員。
正是多年來兢兢業業、踏實工作,樊淑華多次受到市委組織部的嘉獎,兩次獲三等功。(記者:孫震)
責編:翟婷 編審:陳向黨 終審:汪中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