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強)秋分時節,沙澧大地五谷豐登,瓜果飄香,一派豐收景象。黨的十九大以來,我市將實施鄉村振興戰略作為新時代“三農”工作的總抓手,聚焦“產業興旺、生態宜居、鄉風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總要求,高樹目標,強力推進,多項工作走在全省、全國前列。廣大農民朋友口袋更殷實、日子更紅火、生活更富足。
2020年,全市農業總產值263.9億元,第一產業增加值150億元,同比增長2.3%;農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8042元,同比增長6.9%;高速公路服務區消費扶貧經驗被農業農村部等三部委在全國推廣。今年4月14日,全省數字鄉村建設推進會在臨潁縣召開;5月29日,農業農村部在漯河召開全國農業全產業鏈建設現場推進會,百余家國家級龍頭企業對接我市“農”字號龍頭企業,達成合作意向40個。
脫貧攻堅,漯河交出亮眼答卷。2016年至2019年,我市連續4年超額完成省定減貧指標。截至2020年底,全市12.2萬貧困人口全部脫貧,169個貧困村全部退出。舞陽縣于2018年4月脫貧“摘帽”,是全省第一個“摘帽”的省級貧困縣。
鞏固拓展,有效銜接鄉村振興。今年上半年,我市實施的“三抓”聯動促“三增”行動和消費幫扶工作,被省鄉村振興局作為典型案例報送國家鄉村振興局;
財政專項扶貧資金績效評價工作被評為全省“優秀”等次,獲得獎勵資金1200萬元;就業幫扶、消費幫扶等工作位居全省第一方陣。我市通過多種手段,拓寬增收渠道,增加群眾收入。充分利用小額信貸政策,探索推行小額信貸“戶貸戶用”新模式,幫助更多脫貧群眾參與產業發展、增收致富。
農食融合,致力打造農業全產業鏈典型市。我市連續5年被評為全省農村人居環境整治先進市,成功創建省級農產品質量安全市,“農食融合,三鏈同構”工作經驗被農業農村部作為全國十大典型案例在全國推廣;漯河農業農村工作不斷創新出彩,“漯河經驗”“漯河模式”全省甚至全國矚目。
進入“十四五”,市委、市政府對漯河農業農村工作進行了擘畫:以持續推進“三鏈同構”、打造完善豐滿的綠色食品產業生態為引領,以現代農業產業園和農業產業化聯合體為抓手,加快高效種養業和綠色食品業轉型升級,致力把漯河打造成為全省領先、全國重要的農產品綠色加工基地和農業全產業鏈典型市。
咬定產業抓重點。扛穩糧食安全重任。今年,全市夏糧生產再獲豐收,單產568.79公斤,同比增加3.29公斤,居全省第三;總產133.92萬噸,同比增加2.7萬噸。
堅持以產業為基、項目為王,合理布局農業產業項目,爭當全省農業高質量發展排頭兵。推進全產業鏈發展;推廣主食制品工業化生產、社會化供應、產業化經營新模式,推進“產加銷服”一體化發展,提高農業質量效益和競爭力。抓住“萬人助萬企”活動契機,推動雙匯集團等龍頭企業帶領聯合體成員延伸產業鏈。目前,6大全產業鏈條和7個糧食產業化聯合體已經形成。
責編:黃曉婭 編審:陳向黨 終審:汪中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