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周,你在桃園嗎?今年種桃計劃弄好了沒?”4月26日早上剛吃過飯,舞陽縣九街鎮呂灣村駐村第一書記李軍煉便到種植戶周國慶的桃園,了解他的下一步打算。
“差不多了,謝謝李書記關心。”周國慶連忙回應。對這位市煙草專賣局派駐過來的第一書記,周國慶內心充滿了感激。
2020年3月,李軍煉到呂灣村擔任駐村第一書記。一到村里,他就鉚足了勁兒,進入農戶訪民情,深入地頭看生產,決心在村里干出一番事業。
鞏固脫貧攻堅成果,接續推進鄉村振興,產業振興是關鍵。這些是李軍煉駐村后著力最多的工作。村民周國慶是脫貧戶,幾年前開始學習種植桃樹,由于缺少管理經驗,收益一直不高。舉步維艱之際,周國慶遇到剛駐村不久的李軍煉。
通過多次推心置腹的交流,李軍煉幫助周國慶理清了思路,調整了種植方向。雖然仍是種桃,但種的是高附加值的新品種。
桃樹三分種七分管。在種植過程中,李軍煉多次聯系農業專家前來指導,周國慶的管理技術越來越好,3畝桃園實現了豐收,每畝純收入達5000元。“感謝李書記,不僅送點子,還找農業專家手把手教技術,真中!”與記者交談時,周國慶樂得合不攏嘴,“俺現在種桃更有底氣了!”
李軍煉幫扶的不止周國慶一家,還有脫貧戶李自國。李自國兒子前幾年因病去世、女兒遠嫁他鄉、妻子常年有病,家庭生活比較困難。“日子咋過?”當時的李自國很是發愁。
李軍煉知道了李自國的情況后,先是自掏腰包為他買了兩只羊,后和村干部又為李自國搭羊圈、請專家,鼓勵他走養羊致富這條路。不到兩年時間,李自國家的羊發展到近30只。
看到李自國養羊致富,其他村民紛紛效仿。如今,呂灣村養殖產業已實現規模化發展,有養羊戶6家、養牛戶1家,平均每戶每年可增收1萬元。
脫貧戶有了“造血”功能,李軍煉就開始實施他的產業發展計劃。李軍煉因地制宜、結合村情,指導種植大戶發展花生連片種植,現在村里已種植花生700多畝,村民每年每畝可多增收1000元左右;為村辦假發廠添設備、拓銷路,讓脫貧戶和留守婦女在家門口實現就業,人均月收入2600元。
如今的呂灣村,產業發展成規模,環境越來越美,能人一個個回鄉創業,發展勢頭越來越好。
責編:翟柯 編審:陳向黨 終審:王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