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種菜“豐”景好
2月4日大年初七,記者走進召陵區明明種植專業合作社的番茄溫室大棚,看到一排排整齊的番茄植株,綠葉間點綴著五彩斑斕的小番茄,紅似瑪瑙、黃如珠玉,各個色澤鮮艷、個頭飽滿,令人垂涎欲滴。合作社負責人曹明明正忙著向前來采摘的顧客介紹棚內各個品種番茄的特點,熱情地邀請大家品嘗。
記者了解到,大棚里番茄有6個品種。“我們不催熟、不打農藥,沒有膨大劑,甜度非常高。經常有游客過來采摘,反饋都比較好,說有‘小時候的味道’。”曹明明告訴記者,大學畢業后她成立了合作社,在萬金鎮余營新村建起水果、蔬菜大棚20座。除了五彩小番茄、普羅旺斯西紅柿外,還種有螺絲椒、西蘭花等作物。
得益于科技力量的加持,如今蔬菜有了新種法。“我們這個溫室大棚面積有一畝半,一年種三茬。眼下這茬番茄是去年10月種的,正好趕在春節期間采摘。”曹明明介紹,甭看這個溫室大棚的外觀跟傳統的蔬菜大棚差不多,但很多地方都用上了高科技。
“過去老一輩種地靠經驗,現在只要一部手機就能管理這所有大棚。”曹明明一邊說著,一邊打開手機上的APP給記者演示:“你看,現在1號棚內溫度34.7℃,濕度57.2%。通過手機,可以實時查看各個溫室大棚里的蔬菜長勢及棚里的溫度、濕度。根據數據變化,還可以線上遠程調控大棚風機等設備,對棚里的溫度、濕度等進行調節,實現了‘云’種菜。棚內還安裝了水肥一體化系統,蔬菜種植可節水60%、省肥50%以上。”
以前進入冬季,蔬菜大棚外層通常會鋪上保溫棉被,每天上午靠人工卷起來,下午再放展,卷放棉被非常耗費體力。現在,蔬菜大棚都安裝了自動卷簾機,一摁按鈕,十幾分鐘就完工了。“我們的溫室大棚薄膜也和傳統蔬菜大棚用的塑料膜不一樣,這是一種高保溫EVA(醋酸乙烯共聚物)溫室日光膜,透光性更好,保溫性也更強。”曹明明說,整個溫室大棚建設采用全鋼架無立柱結構,大棚使用壽命更長、種植面積更大、抗災能力更強。
在這里,溫度、濕度和光照等環境因素都被嚴格控制,實現了全年無間斷生產。以番茄為例,一個智能溫室大棚的最高畝產可達5000公斤,由于品質優良,采購商會主動聯系,從來不愁銷路。曹明明認為,這種現代化的農業種植方式提高了經濟效益,為市場提供了更為豐富、新鮮的農產品。
責編:翟柯 審核:王輝 終審:王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