花開鄉村振興路 ——駐村書記帶領村民種出“美麗經濟”
“這樣剪既能保持植株造型美觀,又能促進新枝萌發。”6月23日,在臨潁縣皇帝廟鄉潘牛村的月季種植基地,駐村第一書記趙基元正手把手教村民修剪花枝。
今年2月,市園林綠化養護中心副主任趙基元被派往潘牛村任駐村第一書記。
“我剛來潘牛村時,農村工作經驗少,害怕干不好。”趙基元說,“我把自己當成小學生,向村干部學,向鄉親們學。”他給自己定下目標:實打實地幫村子謀發展,讓鄉親們過上好日子。
經過前期走訪調研,趙基元發現,潘牛村雖然有種植花卉的基礎,但長期面臨“技術弱、銷路窄”的難題。他發揮派出單位的資源優勢,邀請園林專家到村里開設“花間課堂”。從修剪枝條、病蟲害防治到標準化種植,專家親自到田間示范,對村民手把手教學。他還協調派出單位向潘牛村捐贈村集體產業發展急需的花卉養護工具、化肥、農藥等,直接降低了村民的種植成本。
為實現技術服務“不打烊”,趙基元搭建“云上花匠”平臺,通過建立微信群、視頻連線等,安排專家24小時在線為種植戶“把脈開方”。他協調派出單位志愿服務隊定期入村提供專業的技術服務,不斷提升“潘牛花園”顏值與苗木品質。“俺以前種花全憑經驗,現在學了專業技術,苗木優質率提高了三成。我發現月季葉斑病就趕緊拍照并將照片發至微信群,專家迅速回復消息。這真是太方便了!”種植戶賈大姐說。
解決了“種得好”的問題,趙基元又忙著為花卉找市場。他借派出單位的力量找銷路,爭取的首筆訂單金額就高達5.5萬元,一下子給村民吃了定心丸。隨后,他牽頭組建“潘牛花園”宣傳聯盟,組織村民通過發布短視頻方式講述“花開潘牛”的故事,策劃“花香集市進社區”“朋友圈集贊送花”等活動,通過線上線下聯動,持續提升“潘牛花坊”品牌影響力,吸引大批網友到村采購,實現“流量變銷量”。他還邀請攝影家協會會員、抖音博主入村采風,通過優質作品展現“潘牛花園”風貌,提升品牌影響力,帶動花卉銷售。
趙基元邀請美術教師結合花卉集市與月季文化主題,為潘牛村繪制標識牌,豐富網紅打卡地場景,進一步擦亮“潘牛花園”這一名片。目前,潘牛村的月季花海成為網紅打卡地。“下一步,我們打算與京東合作,將潘牛村的花推向更大市場。”趙基元說。
“駐村工作的關鍵是走進村民心里。”這是趙基元常掛在嘴邊的話。他一天到晚忙著入戶走訪,將村民家里有幾口人和孩子上學、需不需要幫扶等情況一一記在本子上。
趙基元告訴記者,在全力推動花卉產業發展的同時,他把民生實事放在心上,著力落實各項惠民舉措:協調派出單位為村里主干道安裝的太陽能路燈將在7月底投入使用;已聯系公益理發團隊進村,為村民免費理發;邀請縣豫劇團來村演出,讓村民在家門口就能享受文化盛宴……
“鄉村振興不能僅僅是種花,還得讓村民心里樂開花。”趙基元說,他創新推行“五色管理”工作法,將村民分為特困戶、種植戶、學生戶等群體,精準施策;繪制村情、戶情地圖,建立監測戶及特殊困難群體動態臺賬,確保幫扶“不漏一戶、不落一人”。“三夏”期間,得知村內某戶家庭收麥困難,他立刻協調收割機,組織黨員服務隊全程幫忙,解了村民的燃眉之急。
在基層治理方面,趙基元與村“兩委”結合,逐漸摸索出“黨建+自治”模式,通過構建“四小機制”激活基層治理新動能,為基層治理提供了新的思路:“小網格”劃分責任田,黨員“一帶五”包戶督促環境整治,讓村莊從“一時美”變為“時時美”;“小平臺”開展花田議事,村民圍坐一起謀劃花卉產業發展,大伙兒的事大伙兒定;“小板凳”入戶聽民意,把村民的“急難愁盼”記下來、解決好,實現“小事不出村、矛盾不上交”;“小改造”點石成金,荒溝變游樂園,閑置宅院被改成幸福院,村容村貌一天一個樣。
趙基元聯合村“兩委”修訂村規民約,把產業發展、環境整治等內容編成順口溜,通過召開村民議事會、入戶宣傳等方式讓大家記在心上。如今的潘牛村,亂堆亂放現象少了,鄰里糾紛少了,村民主動參與治理的熱情高了。
潘牛村黨支部書記賈振奎說:“趙書記年輕又能干,工作認真、踏實,整天想著怎么把群眾的事辦好、讓村里發展好。他是個靠得住的好干部。”
看到潘牛村的巨大變化,趙基元沒有停下腳步。他提出了以月季產業升級和花園鄉村建設“雙輪驅動”的思路,為村子規劃了發展藍圖。“產業要增效增收,村莊要變美引流。”趙基元說,只有延長游客停留時間、提升游客消費體驗和附加值,才能真正讓村莊的顏值轉化為產值。
“組織信任我,派我來駐村,我就得干出個樣兒來。”趙基元說。如今,潘牛村的月季花開得正艷,不僅美化了村莊,還成了鄉村振興的“致富花”。潘牛村正朝著既美又富的目標扎實前行。
來源:漯河日報
責編:翟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