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家的這項民生政策實在是太好了,解決了孤兒和困境兒童的實際困難,我一定把這幾天學到的東西運用到工作中,為村民辦好這件實事、好事!”12月18日下午4點,剛剛結束我市適度普惠型兒童福利服務網絡體系試點培訓,準備回家的臨潁縣臺陳鎮雙樓村兒童福利主任、黨支部書記高銀川高興地告訴記者。12月16日至18日,我市在臨潁縣啟動適度普惠型兒童福利服務網絡體系試點,對50個村的兒童福利主任進行了為期三天的培訓。
據了解,2014年,我市被國家民政部列為第二批全國適度普惠型兒童福利政策試點市,也是河南省目前四個試點單位中唯一一個省轄市。臨潁縣在我市作為全國試點之后,積極推進試點工作。成立了兒童福利指導中心,全縣15個鄉鎮依托敬老院建立了兒童福利指導站、6個鄉鎮建有“兒童之家”,每個鄉鎮設有1~3個村級兒童福利服務點,并配備了村兒童福利主任。對此,我市決定將50個試點村全部放在臨潁縣的陳莊鄉、皇帝廟鄉和臺陳鎮,力爭通過重點鄉鎮先行先試,探索總結工作經驗和思路,示范帶動全市開展好適度普惠型兒童福利服務網絡體系試點全覆蓋。
市民政局相關負責人告訴記者,我市目前有孤兒600人左右,困境兒童1300多人。經過近年的工作,已重點完善了四級兒童福利服務網絡建設,涉及孤兒、困境兒童、留守兒童等基本生活、教育、醫療和住房等政策。服務網絡體系試點的開展,將建立由城鄉社區干部和人員組成的基層福利服務隊伍,貼身服務孤兒、困境兒童、留守兒童,及時了解兒童養育狀況,預防侵害等。
“未來,我市將建立健全市、縣、鄉鎮、村四級兒童福利服務工作體系。”市民政局相關負責人表示,每個縣區依托福利中心都要建立兒童福利指導中心,每個鄉鎮都要依托鄉鎮(街道)民政所設立兒童福利指導站兼“兒童之家”,每個社區或大的行政村也要建立“兒童之家”,以孤兒、困境兒童為重點,逐步惠及留守兒童,乃至涵蓋所有兒童,使漯河市所有兒童受益。
所謂“適度普惠型”兒童福利制度,是指本著“適度普惠、分層次、分類型、分標準、分區域”的“一普四分”的理念,按照“分層推進、分類立標、分地立制、分標施保”的原則和要求,立足當地經濟社會發展狀況、兒童發展需要和社會福利制度的發展,全面安排和設計兒童福利制度。試點工作將兒童群體分為孤兒、困境兒童、困境家庭兒童、普通兒童4個層次和9種類型,并依類型按不同標準建立困境兒童基本生活保障制度。
責任編輯:翟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