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市二院 市兒童醫院新生兒科上演了一場與死神的賽跑,成功救治了一名出生僅兩天、肚子脹如球的新生兒,再次彰顯了醫院在危重新生兒救治領域的強大實力。
事發當天,市二院新生兒科接到外院緊急轉診電話,一名出生僅兩天的新生兒出現嚴重腹脹,情況危急,腸管隨時有壞死穿孔可能。醫院迅速啟動兒童急救轉運應急預案,救護車疾馳而出。回院途中,醫護人員密切監測患兒生命體征,給予必要的緊急處理。
患兒被迅速轉至市二院后,新生兒科主任祁亞平、副主任張會永、小兒外科主任王松陽、青年骨干醫師王艷平、麻醉科主任李恒然等多學科專家緊急會診。經詳細檢查,確診為先天性腸閉鎖、腸系膜發育不良,病情危急,需立即手術治療。然而,擺在醫生面前的是諸多難題。患兒年齡極小、體重僅3300克,身體各項機能脆弱,手術及麻醉風險極高,稍有不慎就可能導致不可挽回的后果。但時間緊迫,容不得半點猶豫,在與家屬充分溝通并取得同意后,專家團隊決定立即實施手術。
在充分做好術前準備后,小兒外科團隊在麻醉科和手術室的密切配合下,為新生兒實施手術。手術過程中,醫生們憑借精湛的醫術和豐富的經驗,小心翼翼地對閉鎖的腸管進行切除和吻合,成功為患兒實施了先天性腸閉鎖一期手術,恢復了腸道的通暢。整個手術過程順利,術后,患兒被轉入新生兒科進行密切監護和治療。
在新生兒科醫護人員的精心照料下,患兒的病情逐漸穩定,開始恢復正常的飲食和排便。目前,患兒已達到出院標準,家長對醫院的治療效果也十分滿意,并打市長熱線,進行表揚。
先天性腸閉鎖是新生兒較為多見的先天性腸道發育畸形。但高位閉鎖、多處閉鎖且合并其他腸道畸形的情況較為少見。盡管隨著醫學技術的進步,新生兒腸閉鎖的治愈率較高,但復雜腸閉鎖患兒的治療仍然是臨床工作中的一大挑戰。患兒的康復過程通常漫長,可持續一個月甚至數月,其間可能需要多次手術,臨床醫生需要應對各種突發狀況。市二院 市兒童醫院做為漯河市市級危重新生兒救治中心,新生兒科、小兒外科在治療復雜腸閉鎖方面積累了大量的成功救治經驗,將繼續為漯河市及周邊地區新生兒的健康提供更加堅實的保障。
科室介紹
市二院 市兒童醫院兒科重癥醫學科是漯河市重點專科,是漯河市危重新生兒救治中心、漯河市兒童急救中心,承擔著漯河市及周邊地區危重患兒急救及接診任務,每年大概接診危重患兒500余例,搶救成功率達99%以上,治愈率98%以上,科室常年開展無創呼吸機、常頻、高頻呼吸機治療、有創血壓監測、PICC置管、CVC置管、床旁氣管鏡、床旁視頻腦電圖監測、亞低溫治療等等,科室對早產極低或超低出生體重兒的規范治療也有獨特優勢。
長期以來,為漯河市周邊地區的危重患兒的成功救治啟到了保駕護航作用。(尹紅婭 張會永)
責編:瘦馬 編審:王輝 終審:盧子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