臨潁縣探索困境兒童關愛服務新模式——讓追光之路越走越遠
(記者 孫 震 通訊員 張琳琳)7月20日清晨,臨潁縣民政局大院內,100名身著統一服裝、背著嶄新書包的孩子在工作人員的引導下統一乘車奔赴北京,開啟“追光少年”北京夏令營之旅。這100名從全縣民政數據系統篩選出的品學兼優的困境兒童,將參觀天安門、故宮、中國國家博物館、長城等,參加夢想分享會,在“夢想樹”上繪制心愿果實。12歲的小雨(化名)激動地說:“我最想看天安門廣場升旗儀式,還要把旅游的照片帶回來給爺爺奶奶看。”她的書包里裝著統一發放的暖心包,里面有防曬帽、洗漱用品、紙巾、應急藥品以及成長日記本。
這是臨潁縣關愛困境兒童的一個縮影。作為全省唯一的全國加強困境兒童關愛服務試點縣,近年來,臨潁縣不斷完善關愛服務體系,織密關愛保障網絡,探索兜底保障精準化、關愛服務專業化、支持體系立體化的困境兒童關愛服務模式,構建“黨委領導、民政牽頭、部門協同、社會參與”工作格局,實現了“政策制定—資源整合—項目推進—成效評估”全流程閉環管理。
這100名品學兼優的困境兒童是社工在走訪中發現的。該縣通過政府購買服務引入專業社工機構,建立縣級社工總站和16個鄉鎮(街道)社工站,配備專職社工60名,培育民政志愿者372人,建立“發現需求—精準介入—長效跟蹤”服務閉環,引導社會組織、基金會等社會力量為困境兒童鏈接資金、物資等資源。建立三級探訪制度,對監護缺失、重度殘疾等高風險兒童實施紅色預警、重點跟進,成立“社工+兒童主任+志愿者”幫扶小組,每周入戶探訪1次;對低保家庭、單親家庭兒童實施黃色預警、定期走訪,每月開展家訪1次;對其他困境兒童實施綠色預警、一般關注,每季度電話隨訪1次。依托全國兒童福利信息系統,整合教育、衛生健康等部門數據,對困境兒童實施“一人一檔”動態管理和精準幫扶。建立孤兒、事實無人撫養兒童基本生活補貼自然增長機制,實施教育賦能專項行動,組建“送教+康復”雙師團隊,為因殘失學兒童制訂個性化教育方案,實施心理健康守護計劃,開設融合教育課程,提供免費體檢,對有抑郁傾向的兒童進行早期干預。
“我們要找到打開孩子心門的鑰匙,通過穩定的陪伴和非語言觀察(如繪畫、游戲行為),逐步幫助他們增強安全感,建立有效溝通渠道。”在7月5日的臨潁縣加強困境兒童關愛服務骨干人才培訓交流會上,固廂鄉民政社工站的楊賽說。近年來,臨潁縣通過舉辦經驗交流沙龍、服務創新大賽等活動,組織開展高質量專業研討活動,邀請省級、市級專家學者及優秀一線社工授課,通過模擬演練和案例沙龍等方式提升社工實操能力;實施社工人才“青苗計劃”,建立“專家智庫—專業機構—基層隊伍”三級培訓體系,實現全縣351個村(社區)全覆蓋。建立“自評—互評—督導評估”的多維度績效考核機制,推行師徒制培養模式,注重從實戰中錘煉人才,定期開展工作評價。
除了保障困境兒童的基本生活,臨潁縣還為他們提供研學旅行、職業體驗等服務,探索“集中輔導+個案干預+小組活動+社區服務”的綜合服務模式,開展“點亮微心愿”等活動。這次“追光少年”北京夏令營就是臨潁縣不斷探索關愛困境兒童的創新舉措。“我們不僅要帶孩子們看世界,還要幫助他們樹立‘我能行’的信念。”臨潁縣民政局黨組書記李世偉說,活動結束后,他們將通過結對幫扶、興趣培養、心理疏導、個案跟蹤等方式,持續關注這些孩子的成長,讓追光之路越走越遠。
來源:漯河日報
責編:翟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