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月9日,位于郟縣堂街鎮李樓村的郟縣紅牛研究院現代化牛舍里,佩戴耳標的紅牛毛色如緞,體態健碩,或臥著反芻,或悠閑散步。
作為全國八大優良黃牛品種中唯一以縣名冠名的珍稀地方良種,郟縣紅牛經過幾千年的選育優化,如今已成為高端雪花肉牛產業的優良品種資源。“郟縣紅牛品質優異,與秦川牛相當,其雪花牛肉更具特色。”中國農業大學教授曹兵海如此評價。
在黨中央“深入實施種業振興行動”的指引下,郟縣聯合曹兵海教授團隊聚焦種業創新核心,于2022年7月成立郟縣紅牛研究院;2024年7月25日,神農種業實驗室肉牛研究基地在此揭牌,標志著郟縣紅牛研究院全面融入中原農谷種業創新體系。此后,中國農業大學、河南農業大學不斷派來博士生、碩士生、本科生“傳經送寶”,為郟縣紅牛產業發展注入新動能。
“學用兩相宜,來之前我們對郟縣紅牛了解不多,來之后通過多次實驗、分析,發現它的市場前景特別好,如果有機會我愿意留在這里。”河南農業大學大三學生韓依菲說。
郟縣紅牛研究院成立以來捷報頻傳:建成組織庫、細胞庫等“五位一體”種質資源體系,首輪胚胎試驗為全基因組選擇技術應用鋪平道路,成功申報神農種業實驗室協同創新項目及農業農村部標準修訂項目……神農種業實驗室肉牛研究基地成立之前,曹兵海教授團隊就已完成600余頭種母牛性能測定,制作凍卵700余枚,實施胚胎移植10例,為破解種業“卡脖子”難題奠定了基礎。
科研數據顯示,郟縣紅牛高檔育肥背最長肌中肌內脂肪含量高達26.8%,遠超西門塔爾牛的5%,且共軛亞油酸、EPA、DHA等健康不飽和脂肪酸的含量數倍于普通牛肉。國家級畜禽遺傳資源保護名錄、國家農產品地理標志、首批全國特色農產品區域公用品牌等稱號,共同印證其卓越品質。
“高端產品在上海市場很受熱捧。”平頂山瑞寶紅牛肉業有限公司董事長李書岐說。
科技落地的脈動在研究院內處處可感。郟縣紅牛科技小院,這個由教育部、農業農村部等六方共建的平臺,成為連接實驗室與養殖場的樞紐。中國農業大學、河南農業大學師生堅守養殖一線,為養殖戶(企業)想辦法、出實招、解難題,用科學方法提高養殖效率。“目前,我們主要進行郟縣紅牛的生產性能測定、系譜檔案整理、屠宰性能和肉質性能測定、母牛發情診斷、妊娠診斷、人工授精及小公牛去勢等實踐工作。”河南農業大學動物科技學院講師、博士張天留說。
“我們以前都是依據老經驗喂牛、配種,現在跟著來科技小院的大學生們學到了很多有用的知識。通過取樣觀察,新方法養出來的牛精氣神就是足,毛色鮮亮,看著它們一天天地健康成長,我們成就感十足。”飼養員李巧蕊笑著說。
郟縣始終堅持把紅牛產業作為鄉村振興的主導產業、縣域經濟的特色產業之一,近年來財政累計投入資金超2億元,撬動社會投資40億多元,建成規模養殖場98個(含2個萬頭基地),發展養殖主體1300余戶,初步形成集研發育種、飼養、屠宰、銷售為一體的全鏈條產業鏈。(來源:郟縣縣委宣傳部 作者:張鴻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