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月20日,河南省委書記劉寧到鄭州航空港區調研新能源汽車產業發展情況,比亞迪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長兼總裁王傳福陪同調研。
在中原大地上,新能源汽車產業正發展得如火如荼,成為推動河南工業增長乃至經濟高質量發展的重要力量。據國家統計局最新數據,今年1—7月份,河南新能源汽車產量累計達37.51萬輛,繼續位列全國前十。
比亞迪,“結緣”鄭州這幾年
先看比亞迪在鄭州的最新動作。8月14日,比亞迪鄭州賽車場正式投用,這是全球首家專注于新能源汽車領域的綜合性賽車試驗場,涵蓋體驗、培訓、賽事承辦、新能源文化科普等服務。
“比亞迪在鄭州打造全地形賽車場不是簡單的場景疊加,而是汽車體驗生態的重構升級。”業內人士告訴大河財立方記者,這映射出我國從汽車大國邁向汽車強國過程中,汽車運動文化正在打破專業壁壘,走向大眾化。
時間往前推10個月左右,2024年10月24日,比亞迪鄭州迪空間開館,這是比亞迪首個新能源汽車科普館。大河財立方記者此前采訪中,比亞迪相關負責人表示,新型空間項目對比亞迪有著戰略性意義,鄭州迪空間作為項目全國首店,希望能成為河南汽車工業文化的新地標。
比亞迪選擇將賽車場、科普館等重要項目接續“落戶”鄭州的背后,是比亞迪鄭州生產基地的布局、發展、壯大。
2021年9月,河南省人民政府與比亞迪股份有限公司簽署戰略合作協議。37天項目開工,17個月順利投產,創造了新能源汽車整車制造的“港區速度”乃至“河南速度”。2023年11月,第600萬輛比亞迪新能源汽車在該基地下線——比亞迪成為全球首家實現600萬輛新能源汽車下線的車企。
此前采訪中,比亞迪相關負責人告訴大河財立方記者,比亞迪在鄭州園區做了全產業鏈的布局,鄭州基地的生產為提升比亞迪整體產能、保障交付作出了貢獻。
鄭州航空港,打造汽車之城
在比亞迪的龍頭帶動下,新能源汽車產業在鄭州航空港區快速發展——規劃建設31.4平方公里鄭州航空港汽車城,集聚了十余家知名車企、百余家零部件企業,覆蓋全省90%以上品類車型及門類產品,整車產能超200萬輛,全區新能源汽車產量占全省比重超75%。
今年以來,鄭州航空港區汽車產業不斷注入新生力量,其中還包括不少國際資本。
2月28日,鄭州航空港區管委會與27家汽車產業鏈上下游企業簽約。27個項目總投資75.24億元,涉及電池研發生產、汽車零部件制造、智能網聯技術、汽車租賃等多個領域。
7月29日,法國埃頓集團競得汽車城片區內一宗工業土地,重點發展汽車零部件研發制造產業,旨在建設以汽車零部件產業為核心的國際智能制造產業園。
8月6日,大河財立方記者獲悉,由新加坡資本控股的漢象環能(深圳)控股有限公司在鄭州航空港區成立全資子公司,計劃總投資約23.5億元,打造項目用于服務汽車城內的汽車零部件制造商及物流企業。
“新能源汽車產業是鄭州航空港重點培育的主導產業之一,圍繞整車、核心零部件、汽車電子、通用零部件、汽車軟件、汽車后市場全產業鏈,我們成立了新能源汽車產業指揮部,并制定了極具競爭力的支持措施,加速形成千億級新能源汽車產業集群。”鄭州航空港區管委會負責人說,相關項目的不斷落地,不僅將為區域發展帶來可觀的投資、就業機會,也通過國際化的資本力量、領先的技術模式和創新實踐,為鄭州航空港區乃至河南省的綠色低碳轉型、產業能級提升和新質生產力培育注入新動能。
首次躋身全國Top10
河南新能源汽車產業跑出“加速度”
把觀察的視角拉到更高的維度,新能源汽車產業在河南已實現多點開花、聚鏈成群。
鄭州、開封等地形成了以比亞迪、宇通、上汽、奇瑞等企業為核心的產業集聚,洛陽等地布局了寧德時代等配套企業,南陽、鶴壁、焦作、新鄉等地聚集了一大批關鍵零部件企業。可以說,河南已基本構建了完整的新能源汽車全產業鏈。
8月19日,河南省統計局發布了7月份全省經濟運行情況。其中,7月份全省汽車制造業增加值增長25.8%,鋰離子電池產量增長99.3%。
對此,河南省汽車行業協會秘書長李金保接受大河財立方記者采訪時表示,汽車制造業增加值的快速增長,得益于全省汽車產量的快速增長,新能源汽車產量增速明顯高于傳統汽車增速。汽車產量的增加,也帶動了汽車零部件企業的不斷集聚和配套環境的持續完善。
在全省規模以上工業增加值同比增長8.8%的大背景下,汽車制造業以25.8%的增速遠超平均水平,成為推動河南工業增長的重要力量,對全省規上工業增長的貢獻不容小覷。
在全國層面的產業版圖中,不論是增長速度還是總體產量,河南汽車產業尤其是新能源汽車產業的發展勢頭,都可圈可點。
今年2025年1—2月,河南首次成為全國汽車產量十強省份。其中,新能源汽車產量達10.19萬輛,占據“半壁江山”。國家統計局最新發布數據顯示,今年1—7月份,河南新能源汽車累計達37.51萬輛,產量繼續位列全國前十。
“近年來,河南汽車產業跑出了‘加速度’。”乘聯分會秘書長崔東樹告訴大河財立方記者,不過,與全國其他汽車強省相比,河南新能源汽車產業還有不少提升空間,比如整體產業規模還不算頂級,在研發投入和創新成果轉化上,對比沿海一些科技強省,還有差距,部分地區配套基礎設施有待繼續完善。
新機遇下的質變躍遷
發展新能源汽車是我國從汽車大國邁向汽車強國的必由之路。而河南,在這場“彎道賽車”的產業變革中,抓住了機遇。下一步,河南新能源汽車產業如何更好發展?
此次調研,對于河南新能源汽車發展,也給出了清晰的發展路徑——要抓住電動化、智能化轉型的歷史機遇,發揮龍頭企業、鏈主企業的帶動作用,通過全要素優化配置和產業鏈深度協同,加快形成全鏈條生態體系,推動河南新能源汽車產業集群質變躍遷。
“河南是我們在國內最好的市場之一。”比亞迪相關負責人說,從生產車到用戶看車、買車、用車、體驗車、玩車、賽車,比亞迪在鄭州已形成了一個完整的產業閉環,這些對比亞迪集團而言,不論是本地市場,還是中國汽車文化的推廣,都是非常有好處的。“希望這些投資對河南產業經濟的拉動、汽車文化的推廣,能有好的助力。”
“期待河南新能源汽車產業能更上一層樓。”崔東樹建議,技術創新方面,河南要加大對新能源汽車核心技術研發的投入,特別是智能駕駛、電池技術、電控系統等領域。鼓勵企業與高校、科研機構合作,建立創新聯盟,打造更高水平的新能源汽車創新中心,爭取在關鍵技術上實現更多突破。
產業配套方面,進一步加強零部件配套產業發展,吸引更多高端零部件企業落戶河南,提升本地化配套率。完善充電設施網絡,在城市和高速公路合理布局充電樁和換電站,特別是要加快農村和偏遠地區的充電設施建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