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前天大的事很少有人管,現在大事小事爭著管,社區居民的操心事、煩心事、揪心事越來越少,臉上的笑容越來越多。”說起新變化,河南省漯河市源匯區馬路街街道黨工委書記張勇杰感慨地對記者說,他們圍繞“黨建+服務”的工作思路,積極探索“民呼我應96771”工作法,打開了服務群眾的幸福之門。
“居民之間都是家長里短的事,多跑腿、多動嘴,很多問題就容易解決了。”在馬路街社區,轄區有多少空巢老人、傷殘家庭、優撫住戶,馬路街社區居委會主任李亞輝心里門兒清。
轄區開發大廈有一名獨居的92歲老人姜春鳳。每年過生日,李亞輝都會提著蛋糕帶著居委會工作人員為老人祝壽。李亞輝說,時間長了,老人和居委會的工作人員相處得就像一家人一樣。
“像姜春鳳這樣的空巢老人,在馬路街街道還有很多。”張勇杰告訴記者,為切實打通服務群眾“最后100米”,他們探索實施“民呼我應96771”工作法,首先是當好走訪員,對空巢、傷殘、特扶、優撫等家庭以及困難黨員、工商業戶、鄉賢能人、重點人員、轄區單位“9必訪”。除了走訪員的“9必訪”,他們還當好信息員,對設施損壞、環境污染、房屋租賃、違章建筑、出行困難、風險隱患“6必報”;當好服務員,對突發事件、鄰里糾紛、群眾訴求、就業幫扶、協商議事、志愿服務、網格巡查“7必到”;當好志愿者,建立紅色黨員隊、藍色平安隊、金色童年隊、綠色環保隊、橙色文化隊、白色醫療隊、銀色夕陽隊。
96771,一條熱線電話連萬家。“如今,在馬路街轄區,這個電話的知曉率達90%以上。”馬路街街道黨工委副書記張會君告訴記者,一條熱線讓居民有話直說,讓熱線成了辦民事線、解民需線、暖民心線,實現了“民有所呼,我必有應”,強化了“智慧黨建+管理+服務”的基層社會治理體系建設。
“現在,轄區有越來越多的熱心人士加入基層社會治理體系建設,僅志愿者隊伍就有48支2600余人。”張勇杰對記者說,依托96771工作法,他們將管理和服務延伸到社區每個角落,構建了“組織全覆蓋、管理精細化、服務全方位”的區域化黨建工作格局。
“96771”這組數字已成為馬路街街道5個社區3萬居民心中的幸福密碼。漯河市委書記蒿慧杰說:“社區管理要堅持黨建引領,用好、用活黨員‘雙報到’機制,充分發揮黨支部戰斗堡壘作用和黨員先鋒模范作用,更好地發揮志愿者服務作用,推進社區網格化管理,組織群眾、宣傳群眾、凝聚群眾、服務群眾,實現共建共治共享社會治理格局,贏得人民群眾的滿意。”
轉自《經濟日報》
責編:翟婷 編審:陳向黨 終審:汪中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