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前,在大劉鎮白寺村草莓種植基地的大棚內,又紅又大的草莓散發著香味。據種植基地負責人王戰奎介紹,基地種植的“紅顏”等品種優質草莓陸續成熟,已有3000斤銷往周邊地區,批發價格每斤為7元至10元,預計收入達5萬元以上,整體經濟效益可觀。
白寺村草莓種植基地是該村集體扶貧產業基地。該村根據季節特點種植草莓和各類蔬菜,通過“基地+農戶”模式,吸納群眾入股和進園務工,在持續帶動群眾增收的同時不斷壯大村集體經濟。
“五星”支部創建工作開展以來,源匯區結合鄉村發展實際,大力發展優勢特色產業,持續推進農業結構調整,堅持做大做強農業產業,大力培育新型經營主體,推進一、二、三產融合發展,全面實施鄉村振興戰略,提升產業發展質量和效益,促進群眾增收。
聚焦“一鄉一業、一村一品”,以現代農業產業園區為抓手,打破傳統模式,做實“產業+”融合文章,突出發展優質糧食、蔬菜、林果、中草藥、漁業“1+4”特色優勢產業,先后種植了羊肚菌、藍莓、“陽光玫瑰”葡萄等高附加值農產品。同時,打造特色產業示范帶,大力推進農業產業化發展。目前,全區特色種植面積達1.5萬畝,漁業養殖面積達8952畝,建設都市休閑園區二十余個,年接待游客5萬人次,年收益達700萬元。
為發揮龍頭企業、土地流轉大戶、農民合作社、家庭農場等在農業結構調整方面的示范帶動作用,源匯區培育了一批新型經營主體。目前,全區共發展各類新型農業經營主體100個(農民專業合作社77個、家庭農場23個),其中國家級示范合作社1個、省級示范合作社2個、省級家庭農場3個、省級龍頭企業4家、市級示范合作社13個、市級龍頭企業7家。
該區財政每年列支專項資金,通過以獎代補的形式,整合各渠道涉農資金大力扶持、積極推進農業產業發展,扎實做好農業產業結構調整,因地制宜發展高效農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