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記者 劉 丹 通訊員 李偉娜)大型機械不停運轉,工程車來回穿梭,剛剛過去的國慶假期,我市多地的大項目建設工地上,呈現一派熱火朝天的施工景象。項目建設者火力全開,趕工期、搶進度,河南食品科創園、漯河高中新校區等項目建設實現新突破。
重大項目建設是推動經濟社會高質量發展的“牛鼻子”和“強引擎”。去年以來,我市深入落實省委、省政府“堅持‘項目為王’,夯實經濟發展硬支撐”工作部署,梳理整合發改、自然資源、財政、國資、司法、住建等8個政府部門的項目建設職能,組建相對固定的大項目統籌辦、大財政金融辦、大建設調度辦、大監管服務辦(簡稱“四大辦”),統領和服務全市重大項目謀劃、推進和要素保障,接續生成了一批以雙匯第三工業園等為代表的“三個一批”“三個五百億”重大項目,統籌推進高水平醫院等七大民生項目、賈湖遺址提升工程等七大文旅提升項目,全市項目建設呈現出全鏈條突破的良好態勢。今年前8個月,全市固定資產投資增長10.3%,高于全省平均水平3.7個百分點,增速居全省第三位;今年上半年全市生產總值增長7.8%、增速居全省第一位。
大項目統籌辦抓前期。由市發展改革委、市自然資源和規劃局牽頭,市住建局、市商務局等單位參與,統籌重大項目謀劃,服務項目前期策劃、要素保障、推進路徑等工作。把好項目入口關,提前介入,指導項目謀劃與國家重大戰略、重大政策、投資導向、相關規劃、發展需求、財政承受能力相結合,算好市場賬、生態賬、平衡賬,爭取更多政策和要素保障,動態充實完善項目儲備庫。推動項目熟化,堅持規劃引領、效益為本,通過建立會商研判機制,組織項目單位、審批部門、第三方咨詢機構,科學論證項目實施必要性、可行性及可能存在的重大風險隱患等,形成專項研究成果,報市政府決策。做實項目前期,按照“先決策后審批”程序,集中開展項目審批輔導,幫助提前完善項目手續,集中攻克堵點問題,做足做好項目準備,爭取更多項目進入國家級、省級計劃。
大財政金融辦抓資金。由市財政局牽頭,市國資委、漯河銀保監分局等單位配合,負責項目全過程全周期資金服務和保障。拓寬融資渠道,發揮咨詢機構、金融機構優勢,為項目提供銀行融資、產業基金、政策性貸款、商業貸款等綜合化金融服務,幫助16個產業項目爭取貸款支持25.1億元;圍繞新增國債、中央預算內投資、專項債等政策,緊盯項目申報進展,確保更多項目納入支持范圍。強化資金閉環,針對項目資金缺口、融資需求,組織第三方咨詢機構、金融機構,編排融資方案,核實資金來源、還款路徑、收益及還本付息能力,堅決防范債務風險。先后對25個項目完善了投融資方案。注重項目運營,實行項目投融資方案、運營方案同謀劃同對接,確定高水平運營隊伍,確保項目開工即發力、建成即見效。目前已對16個重大項目同步制訂了投資運營方案和資金平衡方案。
大建設調度辦抓管理。由市住建局牽頭,市城管局、市生態環境局等單位配合,負責項目開工、投產、達效全過程管理。創新推進機制,在102個重大項目現場分別建立“現場指揮部+工作專班”,實行日常化辦公,解決存在的困難和問題,全面加快項目建設進度。強化問題協調,成立重大項目對接小組,全面收集業主、實施主體、施工單位反饋的問題,集合職能部門全過程管理優勢,對一般性問題積極協調,對需要領導決策的問題提出會商意見及時提交周例會協調解決。今年以來,召開市政府重點項目建設周例會13次,協調事項85項;召開“四大辦”會商會議32次,研究項目466個。常態監測調度,加強“線上+線下”常態化監測調度,實現對重大項目建設周期動態可視、進程可控、結果可考,推動150個省、市重點項目和兩批249個“三個五百億”項目前9個月分別完成年度投資計劃的90.4%和86.9%。
大監管服務辦抓提升。由市紀委監委、市司法局牽頭,市委市政府督查局、市審計局等單位配合,負責重大項目全過程監管,服務招投標、合同主要條款的咨詢等。問題對賬銷號,圍繞項目手續辦理、開工建設、資金撥付等關鍵環節,強化“一項目一清單”管理,建立閉環工作機制,推動問題分層分類盡快解決,累計協調事項292項。加強招投標管理,結合項目實際,依法依規指導招標控制價、投標人資格條件、評標標準等,把付款方式和周期列入條款。推行容錯免責機制,建立重大項目容錯免責機制,激勵廣大干部在扎實推進重大項目建設、破解項目難點堵點問題中改革創新、先行先試、擔當作為。平漯周高鐵、國道107漯河境新建工程等114個項目加快推進,金大地聯堿綠色轉型產業園、正大綠色循環經濟產業園等54個項目投產見效,優德中大大健康產業園、益恒源年產5萬噸塔格糖生產項目等48個項目年內投產入庫。
目前,“四大辦”工作機制已成為全市推動項目提檔加速、投資提質增效、產業提級擴能的有力抓手。全市上下將圍繞“聚焦高質量、奮勇爭第一”的目標,堅持向新而行、以質取勝,推動更多項目早開工、早投產、早達效,為中國式現代化建設河南實踐貢獻漯河力量。
責編:翟柯 編審:陳向黨 終審:王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