郾城區:推進義務教育優質均衡發展
2022年以來,郾城區先后被評為全國義務教育優質均衡先行創建區、省級義務教育優質均衡發展達標區;郾城區教育局被評為河南省義務教育學校標準化建設先進單位……這是該區在教育領域高站位布局、高質量推進、高標準改革、高水平配套所取得的豐碩成果。
高站位布局
夯實教育發展根基
教育優先,理念先行。郾城區牢固樹立“黨政同責抓教育、三級聯動辦教育”的鮮明導向,成立了由區委書記、區長擔任“雙組長”的領導小組。領導小組定期調度教育工作,及時解決教育發展中的重大問題,為教育事業的發展提供了堅實的組織保障。
在資源投入上,郾城區始終堅持“三個優先”。財政預算中單列義務教育經費,近3年全區一般公共預算教育經費支出達18億元,年均增長6.7%。真金白銀的投入為教育發展注入強大動力。編制方面,近3年安排中小學教師編制300多個,并新招聘教師310名,充實了教師隊伍。用地保障毫不含糊,投入1.6億元征收城區土地260多畝,全部無償劃撥為教育用地,助力郾城小學、郾城中學等多所學校順利建成,為孩子們提供了良好的學習環境。
高質量推進
促進教育均衡發展
為了讓城鄉孩子都能享受到高質量教育,郾城區在學校建設與布局優化上持續發力。在城區,投資13.6億元新建中小學6所,接管學校1所,新增學位1.5萬個,徹底解決了城區超大班額問題。
農村教育同樣得到高度重視。結合農村居民需求和生源變化,郾城區投入4300萬元撤并小規模學校29所,實施薄弱學校改造項目61個,新建宿舍、餐廳等1萬多平方米,改造提升各類場地2.2萬平方米,低年級學生上學半徑縮短至1.5公里。農村孩子上學更加便捷,學習、生活條件也大幅改善。
辦學條件全面升級。圍繞“五育并舉”,小學“七室”、初中“十室”配備實現全覆蓋;中小學完成“三通兩平臺”數字化升級改造;教學設備省級標準全覆蓋,6所學校達省級一類標準,8所學校被評為河南省中小學數字校園標桿校,為素質教育高質量發展提供了堅實的硬件支撐。
高標準改革
提升教育教學質量
改革是教育均衡發展的動力源泉。郾城區深化“縣管校聘”改革,統一調配教育編制近4000個,促進了教師資源的均衡配置。推行的職稱制度改革,進一步優化了教師崗位結構比例。中小學專任教師高學歷率分別達到84%、100%。同時,通過優惠政策引導城區骨干教師送教下鄉,全面提升農村教育教學質量。
集團化辦學改革成效顯著。采用“1+1+N”辦學模式,組建10個教育集團,實行“九統一”管理,使近萬名農村學生受益,縮小了城鄉、校際教學質量差距。持續推進教研綜合改革,實施“名校名師名校長”培育工程,承辦國培、省級研修活動,開展教師“人人講公開課”活動,不斷提升城鄉教師專業素養。
高水平配套
賦能教育高質量發展
教育安全,重于泰山。郾城區積極落實“雙減”政策,嚴格執行“五項管理”制度,中小學興趣社團實現全覆蓋。
在校園安全方面,積極探索紅外監測等智慧安防設施應用,加大“雪亮工程”與安全管理平臺建設力度,推進人防、物防、技防“三網”建設,一校一警駐點率、專職保安配備率、護學執行率均達100%。嚴格規范食品安全管理,出臺管理規定,落實校領導及家長試餐陪餐制度,校園食堂“互聯網+明廚亮灶”實現全覆蓋。
高度關注學生心理健康。該區義務教育學校專職校醫、心理咨詢師等配備率100%。開辦家校融合周末大講堂,開展“四個清單”學生跟蹤關愛行動,統籌多部門開展愛心救助,形成家、校、社聯動育人格局。
未來,郾城區將持續提升教育質量,讓每一個孩子都能在優質教育的陽光下茁壯成長,為全市教育事業發展貢獻郾城智慧和力量。
來源:漯河日報
責編:翟柯 審核:王輝 終審:盧子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