漯河高中創新科學教育 培育拔尖人才
近年來,漯河高中以培養拔尖創新人才為目標,積極整合科研課題、名師資源,充分利用信息技術推動社團實踐,構建了“理論扎根課堂、實踐提升教學”的良性生態,推動新時代科學教育走深走實。
構建科學教育工作體系
漯河高中成立了科學教育領導小組,制訂科學教育工作實施方案,明確了深化科學教育改革的目標。該校以“課程—教學—實踐”體系為核心,優化升級跨學科課程設計,大力推進教師素養提升工程,精心打造虛實融合的創新實驗室,配備了3D打印機、光譜儀等先進設備。同時,學校積極與高校、科研機構合作,舉辦科技講座、組織院所研學等活動,打造了“課堂教學筑基、實踐活動拓能、專業導師引領”的全方位培養模式。
該校創新性構建了“三維六元”卓越學本體系,通過學本課堂、探究式學習、項目式學習及線上線下融合教學等多種方式,全面提升學生的科學探究與實踐能力。例如,地理與生物學科聯合開發了農業害蟲防治課程,讓學生走進試驗田,觀察玉米、花生等作物,結合學科知識分析病蟲害防治措施,進一步提升了學生的跨學科應用能力。
重構跨學科實踐課程
該校打破傳統學科壁壘,攜手市農業科學院、國家植保郾城觀測實驗站等機構,開發三大特色實踐課程。在生命科學課程中,學生們深入農科院實驗室,積極參與“蛋白質變性實驗”“作物基因改良”等前沿課題,通過農業勞動實踐逐步培養科學思維。濕地生態系統碳循環監測課程依托沙河國家濕地公園,開展水質檢測和植被演替模擬實驗,探索生態保護與可持續發展的關聯。賈湖古氣候模擬實驗課程以賈湖遺址為載體,結合地理與生物學科知識,還原古氣候特征,深入分析人類活動對環境的影響。
積極推進校館企合作
在校館合作方面,該校與市科技館聯合設計了宇宙天文沉浸式學習項目,讓學生們通過虛擬現實技術了解天體運行規律。創客社團和機器人社團也與市科技館緊密合作,定期開展編程調試和無人機飛行任務挑戰,將物理、數學知識轉化為實踐成果。
在校企聯動方面,該校在雙匯集團設立了食品科學實踐基地,學生們參與了“冷鏈物流熱力學分析”“食品保鮮技術實驗”等項目。學校還與華電漯河發電有限公司合作開發了新能源發電原理探究課程,由企業工程師指導實踐,推動了產教融合。
推進教師隊伍專業化建設
漯河高中始終將科學教師人才培養作為首要任務。目前,該校擁有科學類專任教師147人,其中研究生學歷占比達33%,專職實驗教師37人。該校大力實施教師能力提升工程,近三年主持省級以上科學類課題5項,其中2項成果榮獲省級獎項。同時,學生科技創新作品在國家級、省級賽事中多次獲獎,學校也連續兩年被評為河南省教育科研基地先進典型單位。此外,該校還依托“科學家進校園”行動,邀請清華大學張華偉教授、北京大學朱效民教授等知名學者來校開展前沿科技講座,進一步拓寬了師生的視野。
積極開展社團實踐活動
該校每年4月都會舉辦體育文化暨科技節,設置水火箭制作、紙船承重挑戰、機器人障礙賽等30余項活動。創客社團積極探索競賽驅動創新的路徑,聘請專業教師進行培訓,并積極組織學生參加河南省青少年機器人競賽等活動,以賽促學,將實踐成果轉化為創新能力的提升。此外,該校還建立了“萌芽賽道”培育機制,聘請校內外導師指導學生申報創新項目。
實施多元增值性評價
該校積極推行“基礎+發展”增值性評價模式,為學生建立科學素養成長檔案,動態追蹤其成長軌跡。學校構建了分年級科學素養評價體系:高一年級聚焦科學興趣與基礎探究能力,通過實驗操作和課題選題設計進行評估;高二年級側重跨學科實踐能力,考核學生在農業研學、濕地監測等項目中的綜合表現;高三年級注重科研創新素養提升,依托“萌芽賽道”項目答辯和學術論文撰寫進行診斷。
憑借一系列扎實有效的舉措,漯河高中科學教育成績斐然:承辦了省級教育科研推進會,開展的實踐活動被“學習強國”學習平臺、央視網等媒體報道30余次,教師徐云坡榮獲河南省綜合實踐活動課程特等獎,學生在全國地理科普知識大賽、全國青少年科技創新大賽等賽事中累計獲獎超百項。
責編:翟柯 審核:王輝 終審:盧子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