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作者: 王中山 孫新 王淇|來自: 河南工業網
在河南省文聯的統一部署下,漯河市文聯將“村歌嘹亮”活動作為文藝服務鄉村振興的重要載體和有力抓手,精心組織,扎實推進,取得了顯著成效。其中,漯河市臨潁縣王崗鎮水牛宋村金笛合唱團在國家級賽事中脫穎而出,8月17日,榮獲全國“村歌嘹亮”大賽“幸福好聲音”獎,成為漯河市以文藝力量賦能鄉村振興的生動實踐和亮麗名片。
高位推動,凝聚組織合力
迅速響應,頂層設計。省文聯部署下達后,漯河市文聯第一時間響應,漯河市文聯黨組書記、主席陳向麗親自掛帥,明確將“村歌嘹亮”作為年度服務鄉村振興的核心抓手,要求漯河市文學藝術團體聯絡服務中心牽頭制定詳細方案。
專班推進,壓實責任。成立由分管領導馬國振同志負責、服務中心主任孫新具體落實的工作專班,整合文聯內部及音協等專業力量,形成“主席統籌—分管領導督導—服務中心執行—音協支撐”的高效責任鏈。
精準調度,破解難題。6月4日召開“村歌嘹亮”專題工作推進會,會議由漯河市文學藝術團體聯絡服務中心孫新主任主持,漯河市文聯黨組成員、副主席馬光輝同志,分管領導、漯河市文聯三級調研員馬國振同志出席并講話。會議重點聚焦“服務中心如何高效對接音協”、“音協如何精準開展業務指導下沉鄉村”等關鍵環節深入剖析活動意義、明確階段目標,漯河市音協主席趙慶久表示將進一步疏通創作、排練、選送等環節堵點,確保步調一致。
樞紐聯動,打通執行經脈
服務中心“強中樞”,充分發揮文聯服務中心承上啟下、協調左右的關鍵作用。一方面精準對接省文聯要求與市領導指示,細化任務清單;另一方面高效“穿針引線”,為音協等專業協會深入鄉村創作采風、組織培訓、選拔隊伍提供堅實保障與資源對接。
協會聯動“深扎根”,市音協積極響應推進會精神,迅速組織骨干力量,深入臨潁等縣區鄉村。音協專家們蹲點采風,挖掘本土文化資源(如臨潁特色辣椒產業、鄉村生活場景、傳統音樂元素),精準輔導基層文藝骨干和群眾隊伍,精心打磨參賽作品。
協同發力“促實效”,形成“文聯統籌搭臺、中心協調保障、協會專業指導、縣鄉組織落實、群眾廣泛參與”的聯動模式。通過定期溝通、信息共享、問題共商,確保創作、排練、選拔、提升各環節無縫銜接,資源高效配置。
專業賦能,淬煉鄉土文藝精品
漯河市臨潁縣王崗鎮水牛宋村金笛合唱團在強基工程——文藝助力基層精神文明建設行動“村歌嘹亮”2025年全國集中展演中榮獲“幸福好聲音”獎,是漯河市“村歌嘹亮”活動專業賦能模式的典型成果。
深挖本土,彰顯特色。音協專家指導臨潁創作團隊,緊扣臨潁“中國辣椒之鄉”的地域標識,將火紅的辣椒產業、椒農的勞作場景、豐收的喜悅心情作為核心創作素材。歌詞生動質樸,曲調巧妙融入當地傳統民歌元素,旋律朗朗上口,充滿濃郁的鄉土氣息和生活熱度。
專業加持,提升品質。音協專家在創作、編曲、演唱、表演等環節提供全程“點對點”指導。從歌詞的文學性錘煉、旋律的優美流暢,到合唱聲部的編排、舞臺表現力的提升,進行多輪精細打磨,使這首源自田間的民歌具備了較高的藝術水準和舞臺感染力。
群眾主體,激發活力。作品由臨潁本地農民歌手和文藝愛好者為主體演唱,展現了新時代農民的精神風貌。排練過程本身成為豐富鄉村文化生活、提升農民文藝素養的過程。作品真實反映了鄉村巨變和農民心聲,具有強烈的時代感和感染力。
資源保障,助力沖刺。市、縣文聯及服務中心在作品后期提升和參賽階段,積極協調排練場地、專業設備,并可能引入更高層次專家進行針對性輔導,為漯河市臨潁縣王崗鎮水牛宋村村歌《辣椒紅》在全國舞臺的精彩綻放提供了有力支持。
立足國家戰略,彰顯文藝價值
漯河市“村歌嘹亮”活動的成功實踐及其成果,生動詮釋了文藝在服務國家戰略、賦能基層治理中的獨特作用。中國文聯文藝志愿服務中心副主任、中國文藝志愿者協會副秘書長吳艷華在講話中指出,“村歌嘹亮”作為“強基工程”項目的一項重要內容,既是文藝賦能基層精神文明建設的重要舉措,又是全國各地聯動開展“強基工程”項目的創新實踐,更是優化文化服務供給,推動優質文化資源直達基層和培育基層優秀文化人才隊伍的有力抓手。不僅滿足了人民日益增長的精神文化需求,更以文藝的形式傳播了黨的創新理論,提升了文藝服務基層群眾的能力水平,深入推動了基層精神文明建設,為鄉村全面振興凝聚起了強大的精神動力。
下一步,漯河市文聯將以此次獲獎為新的起點,持續深化“村歌嘹亮”活動,探索文藝賦能鄉村振興的更多有效路徑,讓更多飽含泥土芬芳、充滿時代氣息、展現農民風采的文藝精品在沙澧大地上綻放,為譜寫新時代鄉村振興新篇章貢獻更澎湃的文藝力量。(王中山 孫新 王淇)
責編:瘦馬 編審:王輝 終審:盧子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