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提供便利醫療服務,鐵新村社區開展愛心義診活動;為滿足居民日??p補維修需求,漓江路社區打造便民服務空間……近年來,我市把增進民生福祉擺在社區工作的首要位置,各社區不斷創新工作思路,著力提升精細化治理水平。
社區是城市公共服務和城市治理的基本單元,社區工作連著千家萬戶、關乎國計民生。轉好社區“小齒輪”、打造溫暖社區,對實現民心順、社會穩、城市安具有重要意義,也是我市不斷擦亮幸福之城名片的題中應有之義。
打造溫暖社區須立足黨建“優勢點”。如果說社區治理工作面臨的是上上下下“千條線”,那么社區黨建就是穿起“千條線”的“一根針”,只有黨建與社區治理同向發力,才能激發出“人人參與、人人盡責”的澎湃活力。要加強基層黨組織建設,充分發揮社區黨建工作的“軸心”作用,進一步促進社區治理諸多主體形成合力,理順社區治理工作機制、提升服務能力和水平,更好滿足城市建設和居民的迫切需求。
打造溫暖社區須聚焦民生“著眼點”。從日常買菜、衣物晾曬,到運動鍛煉、停車充電;從問診就醫、養老敬老,到幼兒托管、孩子上學……居民生活的大小事情都需要社區的支持和協調。社區工作者要走好新時代黨的群眾路線,密切聯系群眾,及時掌握居民的“急難愁盼”問題,從老百姓的操心事、煩心事、揪心事中找到社區工作的發力點和突破口,以精準有效的舉措真正滿足居民所需。
打造溫暖社區須依托人才“賦能點”。社區治理成效如何,關鍵看干部,只有干部練就擔當作為“鐵肩膀”,方能挺起社區工作“硬脊梁”。要補齊配強隊伍,構建立體式培育體系,注重后備干部培養,把政治素質高、協調能力好、熱心服務群眾的優秀人才納入社區工作者隊伍,同時強化政策保障、加強技能培訓,讓社區工作者留得住、能成長、有奔頭,不斷為加強和完善社區服務治理提供堅實人才支撐。
新征程上,讓我們繼續以社區黨建工作為抓手,堅持為民服務宗旨、加強隊伍建設,不斷提升治理效能和服務質量,讓社區治理更有溫度、群眾幸福感更可持續。
責編:翟柯 編審:陳向黨 終審:王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