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河社區老年藝術團銀發閃耀舞臺 藝術點亮晚年
4月30日下午,郾城區沙北街道海河小區老年日間照料中心成了一片歡樂的海洋。海河社區老年藝術團的老人身著鮮艷的衣服,系著紅綢帶,踩著歡快的鼓點扭秧歌。隨后,她們有的演唱《歌唱祖國》,以歌聲表達對祖國的深情;有的自編自演三句半《老年人的快樂生活》,用幽默的臺詞和生動的表演展現幸福的晚年生活;有的演出豫劇《抬花轎》,瞬間打動了在場觀眾……演出結束,大家你一言我一語,積極分享心得。
“2015年,我們這群老太太聚在河堤練習拍手操、花棍舞。2020年,沙北街道海河社區黨支部書記王新榮為我們提供了訓練場地。從那以后,我們在海河小區老年日間照料中心扎下了根。”藝術團發起人之一、87歲的郭秀英說,目前海河社區老年藝術團有16人,年齡大多在70歲以上。
藝術團每周一、三、五下午排練。平時,藝術團成員會進社區、到廣場進行公益演出。“不管天氣如何,大家都不缺席。今天上午,我們就在舟山路南段的歡樂廣場為附近居民演出。”藝術團負責人高蘭枝自豪地說,“大家在演出中收獲快樂,在公益活動中收獲滿滿的成就感。”
目前,藝術團已排練三句半、戲曲、舞蹈、小品等節目二十多個,其中不少節目是原創作品。《老年人的快樂生活》《頌食博》等是78歲的張鳳云近兩年寫的劇本。
當記者問及劇本怎么寫,張鳳云很快打開了話匣子:“就寫身邊發生的人和事。我愛看新聞,每天必看《漯河日報》和漯河手機報。我編寫三句半、小品、戲曲劇本的素材有不少是從報紙上摘抄的。”說完她便打開手機念起她摘抄的句子:“第二十一屆中國(漯河)食品博覽會在漯河市國際會展中心開幕。來自全國27個省(區、市)和8個國家及地區的1304家企業參展……”
“我把摘抄的這些句子寫入劇本。小品《頌食博》通過一對老夫婦逛食博會的感受來展現漯河的飛躍發展。”張鳳云說,編排節目要有依據,要讓大家信服,還要宣傳正能量。雖然沒接受過專業培訓,但是她知道,貼近老百姓生活、接地氣的作品才能走進大家的心里。
82歲的邢玉改愛好寫作,自編自演的快板《夸漯河》同樣受大家喜愛。
藝術團成員普遍認為,持續參與演出不僅讓她們保持良好的身體狀態,還讓她們的心態更加年輕。負責藝術團音箱、服裝、道具管理的李桂英說:“大家在一起排練節目、演出,說說笑笑可熱鬧。年齡從來不是享受生活的阻礙。只要敞開心扉、積極樂觀,每個年齡段都能綻放獨特的光芒。”
藝術團的成員彼此關愛,親如一家人。“我們每天都在微信群里互相問候,關心彼此的生活。大家相互支持、相互鼓勵,心態越來越好。”高蘭枝說。
除了搭建展示才藝的平臺,海河社區還定期開展培訓和義診,教藝術團的老人使用手機,為她們過集體生日。每逢母親節、國慶節、冬至等,市幸福沙澧社區服務中心都會組織藝術團的老人聚餐。
多年來,海河社區老年藝術團在社會各界的關心和支持下不斷發展壯大。展望未來,藝術團的成員希望參加更多的公益演出、走向更廣闊的舞臺,也希望通過自己的經歷鼓勵更多老年人老有所學、老有所樂。
責編:翟柯 審核:王輝 終審:盧子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