召陵區:以更實舉措推進鄉村全面振興
(見習記者 張 贏)近日,召陵區委農村工作會議召開,全面總結2024年“三農”工作,部署2025年“三農”工作。今年,召陵區將以建設農業強區為目標,以更大力度推動城鄉融合發展,以更實舉措推進鄉村全面振興,圍繞糧食安全、產業發展、鄉村建設、鄉村治理等重點領域精準發力,著力建立現代農業產業體系、生產體系、經營體系,奮力繪就新時代“三農”發展新畫卷。
穩產保供,提升重要農產品供給保障能力。嚴格落實糧食安全黨政同責制和“菜籃子”責任制,提升豬肉安全供應保障能力。落實最嚴格的耕地保護制度,堅決遏制耕地“非農化”、防止耕地“非糧化”,確保全年糧食種植面積不低于60萬畝。加快推進高標準農田項目建設,扎實推進農村溝渠連通整治三年行動,切實提升抵御自然災害能力,夯實糧食安全根基。落實糧食節約行動方案,強化農機手培訓,開展機收損失監測調查,推進收獲環節節糧減損。
守牢底線,毫不松懈鞏固拓展脫貧攻堅成果。進一步壓緊壓實防止返貧致貧工作責任,完善動態監測幫扶機制,優化信息系統,健全監測預警體系,對困難群眾做到早發現、早救助、早幫扶,精準分類施策,提升幫扶成效。在產業幫扶上,按照“鞏固一批、升級一批、盤活一批、調整一批”的要求,分類推進幫扶產業提質增效,把幫扶產業發展成持續帶動增收的富民產業。在就業幫扶上,推進防止返貧就業攻堅行動,提升幫扶車間就業吸納能力,確保脫貧人口務工規模和收入保持穩定。統籌抓好行業政策落實、項目資金規范管理、問題排查整改、小額信貸、社會和駐村幫扶、風險防范化解等工作,確保各項幫扶政策及時落地、各類問題動態清零。
突出特色,持續培育壯大鄉村富民產業。堅持“三鏈同構、農食融合”,大力培育特色優勢產業,實施區域富民產業培育工程。按照“一鎮一特”“一村一品”思路,加快建設優勢特色農業基地,做好“土特產”文章。持續推進鄉村文旅深度融合,推進文化產業賦能鄉村振興試點和景區化美麗鄉村建設。探索發展創意農業,加強自然、生態、文化等要素與農業產業創意融合,優化配置,有效提升農業附加值。建立完善的農產品電商生態體系,解決農產品銷售難題。完善聯農帶農利益聯結機制,健全新型農業經營主體扶持政策同帶動農戶增收掛鉤機制,多渠道加快惠農服務平臺建設,引導全區15家市級以上龍頭企業、727家農民合作社、368個家庭農場與農戶等緊密合作,推廣“三方分享”利益聯結模式,讓農民獲得更多收益。
堅持城鄉融合,打造宜居宜業和美鄉村樣板。統籌城鄉規劃布局,因地制宜將全區142個行政村劃分成5個鄉村振興示范片區,以片促面推進鄉村全面振興。改善農村人居環境,進一步完善農村道路、數字鄉村等建設,促進城鄉融合發展。推進城鄉基本公共服務均等化,推進養老服務體系創新,優化區域教育資源配置。推動鄉村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建立健全工作機制,深化平安創建,倡樹文明新風,加快建設充滿活力、和諧有序的善治鄉村。
深化改革,進一步激發活力。深化土地制度改革,繼續推進農村土地承包經營權確權登記頒證工作、承包地“三權分置”改革,完善土地流轉機制,提高土地利用效率和農業生產效益。深化農村集體產權制度改革,對農村集體資產進行全面清產核資,明確產權歸屬,建立符合市場經濟要求的農村集體經濟運營新機制。積極培育家庭農場、農民合作社、農業產業化龍頭企業等新型農業經營主體,提高農業生產的專業化、規模化和集約化水平。完善農業社會化服務體系,為農民提供農資供應、農產品加工銷售、農業技術培訓等全方位服務,降低農業生產成本,提高農業生產效益。
責編:翟柯 審核:王輝 終審:盧子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