舞陽:文旅資源“活”起來 帶動消費“熱”起來
(記者 李宜書 孫 震)春和景明啟新篇,文旅融合繪盛景。清明假期,舞陽縣迎來了春節后又一個旅游小高峰,實現游客接待人數和旅游收入雙增長。
4月4日,賈湖遺址博物館游人如織。聽著講解員的講解,游客駐足觀看場館內展陳的文物,探索人類文明起源,通過聲、光、電、影全方位感受賈湖文化的魅力。賈湖旅游火爆的同時,也帶動了相關產業發展。在賈湖村打造的賈湖農文旅示范帶,村民賈成永告訴記者,他家臨湖的幾間民宿早已被預訂。北舞渡閃國雨胡辣湯負責人閃國雨說:“假期,來賈湖遺址博物館參觀的人很多。我每天能賣出2000多碗胡辣湯。”
在孟寨鎮,千畝桃花、梨花競相綻放,花瓣隨風飄落煞是好看,花香沁人心脾。慕名而來的游客在花海中拍照打卡。
在蓮花鎮大趙村、小趙村,千畝油菜花構成一幅金色畫卷。這場以花為媒的春日盛會,每天吸引數千名游客前來。
“又來人了!這兩天來玩的游客一天比一天多。”4月5日,辛安鎮石橋村大型游樂園里,游客排隊體驗各種游樂設施,兼職檢票員的村民劉珊珊忙得不亦樂乎。
中午,石橋大食堂飄出陣陣飯香。“飯菜好吃,價格也不貴。”正在村里開展研學活動的老師告訴記者,學生可以在游樂園里拓展訓練,還可以在共享菜園、油坊里體驗農耕勞作。
“聽說袁集村的牡丹花開了,今天專門和家人一起過來看看,花香四溢,真的好漂亮!”4月6日上午,正在保和鄉袁集村賞花的郭玉杰高興地說。
放眼望去,袁集村數百畝牡丹花競相綻放、美不勝收。慕名而來的游客三五成群賞花觀景、休閑漫步。袁家宴美食園、農耕博物館、櫻花主題游園、葡萄產業園,還有陳謝兵團解放舞陽作戰指揮部舊址、國防教育基地、漢服文化交流中心、汝瓷文化體驗館等,接待游客數量持續增長。
在舞陽縣城,以舞陽農民畫、古色文化、紅色文化等文化資源串聯成的農民畫院、城隍廟、開元寺、青年救國會舊址等旅游精品線路吸引不少游客前來打卡。
“現在游客更青睞獨特性、沉浸式的旅游體驗。”舞陽縣文化廣電和旅游局負責人說。2024年,舞陽縣以促進文旅文創融合高質量發展為主線,深挖文旅資源,聚焦文旅項目,打造文旅品牌,文旅文創融合發展取得明顯成效。
今年,舞陽縣積極踐行“文化點亮城市”理念,深入實施“以文增信”戰略,聚焦實現全域旅游,深挖文旅資源,突出項目支撐,強化宣傳推介,推動全縣文旅產業“從有向優、從有向新”跨越式發展,加快打造中原文化旅游強縣。
聚焦賈湖文化傳承創新區建設目標,推進賈湖文化與相關產業深度融合,全力構建文旅業態豐富、市場活力迸發、設施配套完善、整體消費能力提升的新格局,不斷激發文旅文創融合創新發展新動能。
抓實規劃編制、項目建設、融合發展、宣傳推介四大重點工作。堅持“規劃先行”理念,編寫賈湖文化傳承創新區總體規劃初稿,為賈湖文化創造性轉化、創新性發展提供有力遵循。圍繞賈湖考古遺址公園、胡辣湯文化產業園、賈湖村“一湖兩岸”提升等全縣文旅領域重點項目,推動文旅產業加快融合、提速發展;高標準編制全域旅游發展規劃,積極打造賈湖遺址公園、賈湖村、胡辣湯文化產業園等賈湖文化精品旅游線路,袁集村、林下莊園、賈湖酒文化園和石橋村等鄉村旅游線路。探索實施“文創產品進百店”行動,推動賈湖文化元素伴手禮、鹽浴衍生品、賈湖骨笛、賈湖陶等特色精品走向市場,讓游客既能玩得好,也能記得住,還能帶得走。
責編:翟柯 審核:王輝 終審:盧子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