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城治理有妙招 日子過得節節高
8月7日上午,西城區新城辦月灣湖社區黨群服務中心圖書閱覽室內,幾名社區居民在書桌前安靜地看書。在另一邊的兒童游樂區,十幾名兒童正在社區工作人員的帶領下玩猜謎語游戲。一靜一動彰顯著社區居民尋常日子的愜意與溫馨。
“俺每天都會來社區看書或者排練文藝節目,感覺社區就像自己家一樣。社區的共享食堂對居民打折。我在這兒生活幸福得很。”社區居民薛翠玲說。
月灣湖社區是西城區黨建引領基層高效能治理的生動實踐樣本。月灣湖社區黨委副書記陳瑞康告訴記者,圍繞“一老一小一青壯”,社區設置9個便民服務功能區、25個便民服務功能室,提供養老托幼、共享食堂、智慧藥店等個性化服務。
8月7日11點20分,社區食堂打餐窗口前整齊擺放著紅燒肉、魚香肉絲、魚香茄子等菜品,來就餐的社區居民絡繹不絕。“90歲以上老人在這兒吃飯免費。今天家里老人不想出門,我給他帶回去一份。”社區居民胡女士說。
為了滿足社區老年人的就餐需求,月灣湖社區聯合社會組織、餐飲企業等多方力量,打造了我市首家共享食堂,對不同年齡段的老年人提供不同標準的就餐補助。
針對居民關心的就業問題,月灣湖社區黨委在黨群服務中心設立零工驛站,開發社區就業崗位,提供免費、多樣的就業技能培訓,幫助下崗失業人員再就業。聯合各方力量成立13支志愿服務隊,常態化開展志愿服務活動,為空巢老人提供上門理發、免費測血壓和血糖等服務;定期組織黨員志愿者探視、問候空巢老人等群體。
在月灣湖社區黨群服務中心二樓議事廳,社區工作人員、物業公司代表、社區居民代表正在商量小區停車事宜。陳瑞康告訴記者,為引導居民開展自治,社區打造了“小板凳”議事會這一居民自治平臺,通過“黨支部+小巷管家+‘小板凳’議事會”的自治模式,激發居民自治熱情,增強居民自治能力,有效解決了小巷停車難、下水道堵塞等問題。
近年來,依托黨群服務中心、新時代文明實踐站等,西城區建立30余個“紅色代辦”服務站點,整合黨建、綜治、民政等方面服務內容,提供社保繳納、矛盾調解、困難救助等40余項全程代辦服務。了解群眾需求后,區、鎮、村分級研判,累計代辦便民事項2600余件。“紅色代辦員”組織黨員群眾開展小院議事、民情懇談會等活動240余次,處理宅基地糾紛、低保認定等問題100多個。群眾積極參加活動,使許多問題不出村(社區)就得到解決。
在陰陽趙鎮水坑趙村,黨建引領成效同樣顯著。為進一步發揮黨建引領作用,增強基層治理力量,西城區著力打造“貼心黨建·紅色代辦”服務品牌,以本地高校畢業生為重點,選聘“紅色代辦員”。王真真是首批被選聘到水坑趙村的大學生之一。從初到水坑趙村時的青澀到如今對該村事務了如指掌,她只用了不到三個月。三個月內,她訪遍水坑趙村350余戶家庭,迅速融入群眾。
在“紅色代辦員”與村干部、黨員志愿者的共同努力下,水坑趙村村民的精神文化生活日益豐富。他們通過創作順口溜、拍攝短視頻、召開“小板凳”議事會等方式,宣傳“一約四會”等內容;爭取政府支持和社會資源,開展“送戲下鄉”、“法律服務進村(社區)”、“春風行動”就業創業專項服務等活動70余場;常態化開展村民讀書會等活動200余場,表彰“好兒女”“好鄰居”等典型40余人,營造出講文明、樹新風的濃厚氛圍。
月灣湖社區和水坑趙村的成功實踐是西城區黨建引領基層高效能治理的一個縮影。西城區不斷強化黨建引領,整合資源、創新服務,讓群眾在家門口就能享受到優質、高效的服務,使群眾的幸福指數不斷提升,繪就一幅和諧美好的基層治理新畫卷,為推動城市高質量發展奠定了堅實基礎。
“下一步,西城區將聚焦建強組織、防化風險、辦好實事、促進發展,深入推進‘五基四化’,持續深化‘黨建+網格+大數據’模式,全面推廣書記領辦、議事協調、閉環落實等機制。”西城區黨工委委員、紀工委書記張贊楊介紹,西城區將建好用好區、鎮、村數智平臺,充分發揮“大數據+大腳板”作用,扎實推進全域提質,探索建立黨建引領基層高效能治理的“西城模式”,全面打造漯河城市經濟核心區、城市建設新名片。
來源:漯河日報
責編:翟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