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什么是脊柱側彎
脊柱側彎是一種脊柱三維畸形,表現為脊柱向側方彎曲,并伴有椎體旋轉。從背后看,脊柱呈“C”形或“S”形彎曲,影響體態和健康。
二、如何早期發現脊柱側彎
1.肩膀高度不一致:一側肩膀比另一側高。
2.脊柱偏離中線:脊柱向一側彎曲,偏離身體的正中位置。
3.肩胛骨突出:一側的肩胛骨比另一側更突出或者更容易觀察到。
4.腰部不對稱:一側腰部可能出現皺褶或皮紋,特別是在彎腰時背部兩側不對稱。腰線是否對稱平等。
5.身體傾斜:可能觀察到身體整體向一側傾斜。
6.步態異常:走路時可能出現“長短腿”或跛行的現象。
7.彎腰時背部是否有左右不對稱的隆起。
如有以上問題,則需到醫院進一步篩查或診斷。
三、脊柱側彎是什么原因造成的
01
特發性脊柱側彎
是最常見的類型,約占80%,病因尚不明確,可能與遺傳、生長發育異常、激素水平、神經系統調節失衡等多種因素有關。家族中有脊柱側彎患者的孩子,患病風險相對更高。
02先天性脊柱側彎
胎兒在發育過程中,脊柱椎體分節或形成障礙所致,如半椎體、椎體融合等先天性畸形,在孩子出生后逐漸顯現出脊柱側彎。
03神經肌肉型脊柱側彎因神經系統或肌肉疾病,如腦癱、脊髓空洞癥、肌營養不良等,導致肌肉力量不平衡,從而引起脊柱側彎。
04姿勢性脊柱側彎
長期不良姿勢,如歪著坐、趴著寫作業、單肩背書包等,使脊柱兩側受力不均,久而久之引發脊柱側彎。另外,缺乏運動、長期使用電子設備等,也會增加脊柱側彎的風險。
四、脊柱側彎對孩子有什么影響
1.外觀形象:最直觀的是影響孩子的體態,出現雙肩不等高、胸廓不對稱、骨盆傾斜等,嚴重影響美觀,使孩子產生自卑心理,影響社交和心理健康。
2. 身體健康:脊柱側彎會導致脊柱生物力學改變,引起背部疼痛、肌肉疲勞。隨著病情發展,還可能壓迫心肺,影響心肺功能,導致呼吸困難、心慌等;壓迫脊髓和神經,出現肢體麻木、無力,甚至影響下肢運動功能。
3. 生長發育:對于正處于生長發育期的孩子,脊柱側彎可能阻礙骨骼正常生長,導致身高受限,身體發育不協調。
五、如何治療脊柱側彎?
脊柱側彎的治療方式有康復訓練、支具矯正、手術治療等,具體治療方法需要結合自身脊柱側彎的嚴重程度以及病因進行決定。
1.觀察隨訪:對于側彎角度小于10度,通常采取觀察隨訪的方式,定期復查X光片,密切關注側彎進展情況。同時,指導孩子進行姿勢糾正和適當的運動鍛煉。
2.康復訓練:包括脊柱矯正體操、核心肌群訓練等。康復訓練可以增強脊柱周圍肌肉力量,提高脊柱穩定性,輔助改善脊柱側彎。如游泳,尤其是蛙泳,能有效鍛煉背部和腹部肌肉,對脊柱有很好的保護作用。
3.支具矯正:適合年齡較小、側彎度數在20度到40度之間的患者。每天需要佩戴16~23小時左右,并且期間年齡增長后要及時進行更換,通常需要矯正到骨骼發育成熟期。
4.手術治療:當側彎角度大于45度,且保守治療效果不佳,或出現嚴重的心肺功能障礙、神經受壓癥狀時,需考慮手術治療。
脊柱側彎早期治療效果比較好,并且不容易出現其他并發癥
六、如何預防脊柱側彎
1.適當鍛煉:適當進行跑步、游泳、打羽毛球、打籃球、引體向上等運動,能增強機體脊柱的協調性,也有助于脊椎的正常生長發育。
2.糾正姿勢:無論是坐、站還是行走,都應保持正確的姿勢,避免長時間保持不良姿勢。不要睡太高的枕頭和太軟的床墊,不要長時間低頭玩手機,避免躺在床上或者沙發上看電視。
3.定期體檢:定期進行脊柱檢查,特別是處于生長發育期的兒童和青少年,這樣可以及時發現潛在脊柱問題。
4.積極治療原發疾病:如果有骨質疏松等疾病,應積極進行治療,以防其引發脊柱側彎。
總之,脊柱側彎是一種需要引起高度關注的疾病。通過了解脊柱側彎的相關知識,我們可以更好地預防和治療這一疾病,保護我們的脊柱健康。兒科 白紅麗
專家簡介
白紅麗,兒科副主任,兼任:漯河市中醫藥學會兒科分會第一屆委員、河南省醫學科普學會兒童癲癇專業委員會委員、漯河市醫學會第二屆兒科專業分會委員、漯河市兒童保健專業委員會委員、漯河市健康科普專家。榮獲漯河市第七屆自然科學學術獎二等獎3項,第九屆自然科學學術獎一等獎一項。開展院內新技術2項。發表多篇國家級論文其中北大核心1篇。授權實用新型專利2項。2007年畢業于新鄉醫學院,從事兒科臨床工作十余年,對兒科呼吸系統、消化系統、神經系統及免疫系統等常見病、多發病的診治得心應手。熟練掌握支氣管鏡的操作及支氣管鏡下的診斷與治療。尤其擅長新生兒窒息、早產兒、新生兒呼吸窘迫綜合征、新生兒缺血缺氧性腦病、重癥肺炎、大葉性肺炎等急、危重癥疾病的搶救治療。對兒童慢性咳嗽、哮喘、亞健康調節、青少年脊柱側彎、姿勢異常及學習困難等有一定診療經驗。
責編:瘦馬 編審:王輝 終審:盧子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