臨潁縣駐村第一書記聯絡站聯合開展“互學互促共發展”活動共探黨建引領基層高效能治理新路徑
(記者 應詩雨)8月21日,臨潁縣駐村第一書記第四聯絡站與第一聯絡站在瓦店鎮大李村聯合開展“互學互促共發展”活動。第四聯絡站站長、市政府辦駐王崗鎮滕寺村第一書記郝偉帶領聯絡站全體成員,與第一聯絡站站長、市發展改革委駐三家店鎮宋小莊村第一書記張培建及聯絡站成員一起,采取“座談交流+現場觀摩”的形式,搭建起經驗共享、思路碰撞的互動平臺,為駐村工作提質增效注入新動能。
座談會上,第四聯絡站站長郝偉首先以“黨建引領基層高效能治理”為主題,分享了聯絡站推動駐村工作的核心做法。駐村第一書記充分發揮自身協調組織能力,落實“民需我解”議事會制度,以黨建為引領,督促所駐村“兩委”定期召開問題訴求解決現場會,推動各網格長、網格員履職盡責,收集并高效解決群眾實際問題。以滕寺村為例,推廣王崗鎮“345”工作模式,落實“小板凳+”“9677”(九必訪、六必查、七必報、七必到)巡格走訪常態機制,通過“五步走”工作法,目前已解決3個群眾“急難愁盼”問題。同時,該村創新推行“黨建+服務+治理”模式,成立“滕寺先鋒團”,開展“先鋒護苗”行動,主動對接優質教育資源,邀請名師授課,為留守兒童提供重點關愛服務,定期播放夜場電影,進一步夯實鄉村發展根基。
隨后,第一聯絡站站長張培建及市農業農村局駐瓦店鎮大李村第一書記喜成斌圍繞同一主題補充交流,詳細介紹了“大數據、大腳板、大喇叭+小本本、小板凳、小積分”的“三大三小”瓦店鎮治理模式大李實踐以及“民情清單、靶向服務”特色做法:通過整合村內各類資源,從細微處著手,及時解決群眾“急難愁盼”問題;“一碼通”平臺為基層治理插上“數字翅膀”,一碼展示網格信息、反映問題、咨詢政策,實現“小事不出格、矛盾不上交”;在農業社會化服務方面,對接種業龍頭企業,推行“耕、種、管、收、銷”全鏈條農業社會化服務模式,實現農戶、村集體、企業三方共贏。
座談中,駐村第一書記結合自身工作實際,圍繞治理難點、發展痛點深入探討,現場觀點碰撞頻繁、氛圍熱烈,有效打破了聯絡站間的交流壁壘,實現了治理思路與工作方法的深度融合。
座談會后,全體人員實地考察大李村網格建設、人居環境整治及閑置資源利用等工作。大家對照自身駐村工作查找問題,進一步拓寬了工作思路,為后續因地制宜制訂發展計劃奠定堅實基礎。
來源:漯河日報
責編:翟柯